![](/images/head_logo.jpg)
本期导读:
《人民日报》:高校党建护航立德树人
《人民日报》(2015年08月20日 01 版)
既肩负着立德树人、塑造灵魂的重任,又是价值观念传播、思想理论建设的重镇,高等院校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近日,记者深入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及地方党委调研采访,深刻感受到高校管理者和地方党委领导的共识与共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使命和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中国每一所高校的“必修课”。
价值多元、信息裂变、新生代成长、新媒体崛起……高校思想政治课怎么上?两年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率先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搬上网络平台,迄今,选课人数已超1.3万。“互联网空间,思政课不但不能躲避,反而应该主动占据,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敢于主动将课程搬到互联网上,还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思政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许多高校思政课老师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不管什么制,书记校长不团结就没治”。作为我国高校领导体制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走过了20年不平凡的道路。“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二者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调研中,多位高校书记校长强调,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就“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情况”,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带领团队对100多所大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书记和校长比较团结,能够合作共事。
在采访调研中记者发现,青年教师群体是高校党建的难点之一。在高学历、高层次,特别是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有一定困难。面对这一新问题,厦门大学推行“双向培养”,下大力气把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技术支撑人员和管理人员培养成党员,努力把党员教职工培养成优秀的业务骨干。
在我国现有2529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师生党员达390多万名,其中大学生党员占在校生的10.53%,超过一半的教职工是党员;共有学生党支部9万多个,教职工党支部9万多个。许多高校领导表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相匹配、相协调;同时,学校基层党组织也存在弱化现象,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摆在高校领导面前的紧迫课题。
(本报记者袁新文、董洪亮、赵婀娜、张烁、魏哲哲报道)
(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搭好和谐班子 凝聚团结力量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系列述评之三
2015-08-22 本报记者
“不管什么‘制’,书记校长不团结就‘没治’”。一位著名大学校长的这句话,道出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书记和校长团结的重要性。
因为不团结,某高校的书记和校长拍了桌子、互不相让,两个人坐不到一起,竟然导致学校党委常委会长达一年开不成。最终,不但拖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后腿,个人事业也受到影响。
“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已经走过20多年。这项制度为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也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相互依存 密切配合
“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二者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是我国高校领导体制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初夏的午后,天津大学一间会议室里,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图书馆翻开《中国教育年鉴》等史料,赫然可见我国高校领导体制走过的坎坷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先后实行了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等多种体制,历经接管改造旧的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经验、自己探索、受“文革”破坏,再到拨乱反正、体制改革和治理整顿。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高等学校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刘建平介绍说,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的高等教育法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最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0月《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进一步强化了这项制度的顶层设计,诠释出对坚持这项制度的强烈自信。”
“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二者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调研中,多位高校书记、校长向记者强调,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必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否则就会出现领导班子不和、工作扯皮、办学水平滑坡等问题。
“‘校长负责制’不再是书记与校长‘谁说了算’的问题,而是二者必须各归其位、密切配合。”一位研究高等教育多年的专家指出。党委领导,就是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并实行集体决策、民主集中制,凡是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影响师生员工利益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校长负责,就是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实施学校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长期坚持 不断完善
“要坚定对这个制度科学性的自信,不能动不动就把问题归结为制度本身”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通知》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叙述坚定而明确……
然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并非易事。记者走访多所高校调研发现,这项制度总体执行良好,但一些学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人缺乏制度自信,用西方的大学自治、教授治校、董事会等制度否认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人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割裂、对立起来,或者认为党委领导就是党的“一把手”说了算,校长只能沦为配角,或者认为校长负责就是学校的大事校长说了算,党委主要是管理党员,负责思想政治工作;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做出了粗线条规定,但也正是因为一些规定过粗,导致在办学实践中认识不清,工作内容重叠、相互交错或难以界定等情况时有发生。
“要坚定对这个制度科学性的自信,不能动不动把问题归结为制度本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就说:“我们不能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书记校长个人因素造成的问题也归咎于制度。”
“关键问题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执行制度的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也有同感,他说:“制度不是万能的,因为制度能够约束看得见的行为,而约束不了看不见的思想。”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曾带领团队就“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情况”,对国内100多所大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书记和校长都比较团结,能够合作共事。
“书记要想完成党交给的事业,视野和思想不仅要站在政治家角度,也要站在教育家角度,在战略定位上搞清楚,起码不能比校长弱。”一位大学党委书记坦陈。
清晰职权 默契配合
“书记和校长要互相尊重,把名和利看淡”
在制定并实施大学章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该如何贯彻实施,是必须研究和关注的问题。调研中,记者走访了一些高校领导,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党委和行政的关系。“一些高校之所以出现党政矛盾、扯皮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认识不一致,职权划分不清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认为,处理好党委和行政的关系,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党委的领导是集体领导,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一方面,党委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尊重和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统揽不包揽、领导不干预、决断不独断,集中力量把方向、抓大事、管干部;另一方面,校长要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到位不越位、揽事不揽权、依靠不依赖,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关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书记、校长团结非常重要,如果两个人团结工作做得好,学校发展会事半功倍;如果处理不好,学校发展会异常艰难。”一位大学校长说。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对这个问题深有研究。她指出:“班子要讲团结,相互要不怕踩脚、不翻烙饼,大事大家一起上。”
谈起班子团结的重要性,担任了18年高校党委书记的刘建平深有感触:从北京科技大学到天津大学,他先后和4位校长“搭班子”,被中组部相关负责人评价为“配合得不错”。“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刘建平告诉记者,“第一,书记和校长要互相尊重,多沟通;第二,要把名和利看淡,都是为了党的工作、为了学校工作,干吗要别别扭扭的。我跟校长的默契来源于两个人对事业的认同感,特别是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大家有了共识才能想到一起、干到一起。”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指出,书记和校长要有容人的雅量和胸怀,要形成学校事业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共识。在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上,更要坦诚相见。靳诺认为,保障书记、校长的团结,最重要的就是要严格以制度规范办事,切实加强沟通。
坚持源于自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领导体制,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持续不断地用新鲜的实践来补充、丰富、调整。许多高校领导已形成这样的共识。
(本报记者温红彦、袁新文、董洪亮、赵婀娜、张烁、魏哲哲报道)
堡垒坚强,人才强国才有根基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系列述评之四
2015-08-23 本报记者
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高校共有学生党支部9万多个,教职工党支部9万多个。
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下面动起来”,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才能落到实处。记者在对全国20余所高校调研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加强基层党建是摆在高校领导面前的紧迫课题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加强和创新基层党建方面,地方党委和不少高校正进行着探索与努力。
河北大学积极完善党员干部和教师经常性与学生沟通联系的制度,在152个支部推行师生混编支部制度。为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强化支部书记和基层党委秘书的培训,每年举办“基层党组织工作实务”等培训10余场,培训基层党务干部400余人次。
湖北高校有个“双带头人制度”,让有声望的、有话语权的学术带头人当支部书记,政治和业务相接洽,带动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
但记者同时发现,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存在问题和不足。
“从整体上看,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善和健全的。学校、院系、基层层面都在推进,但高质量的基层党组织生活并不多。”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王光彦介绍,“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政治功能弱化的现象,例如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严、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有的教师党支部以业务研讨代替政治学习,有的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缺乏严格党内生活锤炼的氛围……”
据一些高校领导介绍,高校教工支部书记,从职称、学历、年龄来看,并不是群体里最有声望的。在大部分学校,教研室主任不一定是支部书记,因为业务忙不过来。同时,专家们也指出,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学院之间,基层党建也具有较大差距。
对此,高校党务工作者指出,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摆在高校领导面前的紧迫课题。
院系需从机制上加强党支部建设
“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需要在从严治党要求和形势变化中,进行新探索。”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指出。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秘书长任少波认为,院系一级党的领导比较弱,学校的决策、政策就不能顺畅传达到教师那里。为避免党组织“血管”流通不畅,需要从机制上加强党支部建设。
怎样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怎样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金海燕认为,只有给党支部和党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党支部才能起到堡垒作用,党员才能不混同于一般群众。他介绍,为让院系一级党支部“实起来”,学校让党支部书记兼任院系(研究所)行政副职,给党支部活动经费,给党支部办公场所,院系党支部有公章,教师升职、评职称、评奖等事宜都需要加盖党支部公章。
张彦介绍说,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厦门大学从优化党支部的设置方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进行了探索:在按班级、年级、专业设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设立与实验室、课题组、学科方向等相对应的研究生党支部,实现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学习、科研工作的有效融合。同时,在学生社团、国防生连队、社会实践团队中尝试设置党支部。如海洋与地球学院就将党支部建在了科考船上,共产党员在科考全过程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
团结青年教师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课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青年教师群体是高校党建的难点之一。在高学历、高层次,特别是在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有一定困难。有些青年教师不愿意入党,也不愿意参加政治学习。
“青年教师在成长中也面临大量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引导服务青年教师的作用,支部工作更贴近青年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才能真正提升支部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提到。
在一些学校,“海归”青年教师正在增多,教师结构的变化,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国人民大学1800多名专任教师中已有300多名海归教师,“这些海归教师的课堂更需‘接地气’,如何在优秀的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最大限度把各类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是一个新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认为。
在许多高校,学科群(点)对教师影响很大,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建议,基层党组织可以建在学科群(点)上。
面对新课题挑战,厦门大学推行“双向培养”,下大力气把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技术支撑人员和管理人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技术支撑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国人民大学在支部建设中注重发挥老知识分子的引导作用……
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发挥作用
有一个名为“新清年”的微信公众号,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3级党支部写字发声的地方。“新清年”上线时间不长,但翻看历史消息,从理论建设、党务工作,到服务信息都不缺位,有严肃的学习,也有感性思考。
“没读过《资本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文化”,这是“跟新清年学《资本论》”栏目的第一篇。通俗简单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活泼表达让严肃的话题轻松有趣;“共赴一场清凉约会”,这是该党支部在期末来临之时,为方便同学释放压力组织的集体游泳活动……
天津大学也充分发挥网络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构建了教工党建和学生党建网络工作体系,特别是在学生党建中,自主研发建立了网上学生党校、网上学生党建系统、网上学生党建社区,全面覆盖了从学生入党申请、培养、发展到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学生自主开展、学生党支部把关操作、系统自动判断识别相结合,将学生入党流程图示化为30个环节,确保了发展流程的规范性。
(本报记者袁新文、董洪亮、赵婀娜、张烁、魏哲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