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我院成功举办“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日本学研究所
日本学研究所
发布日期:2017-03-15 09:38:35  发布者:王忻

 

日本学研究所是专门从事日本学研究的学术机构,2007年正式成立。研究所在校重点学科“日语语言文学”学科下,对本学科硕士点形成支撑。研究的四个方向分别是日本语言、日本文学、日语教育和日本文化,以语言和文学为主要特色。研究人员主要由平行的教学机构日语系教师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4人。所长为王忻教授(博士)、副所长为孙立春副教授(博士)。

建所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2009-2016)、《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研究》(2014-)、《日本江户时期公案作品的研究》(2016-);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中国日语学习者常见偏误体系研究》(2006-2010)、《日本近现代作家访华游记研究》(2010-2013),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重点1项:《中国日语学习者常见误用体系研究》(2006-2007)、一般2项《百年芥川龙之介译介与传播之反思》(2009-2011)、《中国折狱故事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2016-),和厅级项目多项。获得浙江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2012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本所研究人员近年来出版专著8部:有《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基于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分析(新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11月)、《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江户时期的公案小说和<棠阴比事>》(汲古书院2015年3月)、《日本近现代作家访华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中日文学交流之溯源与阐释》(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談話モデルにおける日中韓指示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日语、中文普通话、粤语中“体”的比较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等;在国内学术期刊外发表论文130余篇,近年主要有:《偏误-对比-认知:语言研究范式的新尝试——以“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为例》(《外国语》2016/4)、《日语学习者格助词偏误与汉日母语话者认知图式差异》(《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5)、《界理论视阈下的日语助词マデ、マデニ考察及其偏误分析》(《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6)、《认知语言学方法论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研究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日中間における漢字の統一について』『国文学解釈と鑑賞』2011/1)、《芥川文学在华译介九十年之反思——从接受美学出发》(《日本研究》2011/1)、《从《罗生门》的翻译看中国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关系》(《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6)《〈莽丛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たがる”句式的失礼阴影——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使用偏误说起》(《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与格语义扩展机制下的非典型语义探究及其他——从中国学习者与格偏误说起》(《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2)、《“行为可供性”原理视阈下的汉日方位词隐现规则浅探——从中国日语学习者「の中」等多余使用偏误说起》(《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5)、《2009、2010年日语语言学研究综述》(《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2)、《识解与中国日语学习者“态”范畴偏误》(《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论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3)、《现代日语副词对“句体”的影响》(《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3)、《结果持续表达方式的日中对比分析——テアル与存在句中的“着”、“了”、“过”》(《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4)、《清末官员对日本陆军学堂的考察和思考》(《深圳大学学报》2010/6)、《西田几多郎的“纯粹经验”与老子哲学》(《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3)、《略论谷崎文学的“物语”性》(《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4)、《谈话模式理论视阈下的「ソ」系指示词的语篇功能分析》(《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6)等。


日本学研究所

日本学研究所

· 2017-03-15

 

日本学研究所是专门从事日本学研究的学术机构,2007年正式成立。研究所在校重点学科“日语语言文学”学科下,对本学科硕士点形成支撑。研究的四个方向分别是日本语言、日本文学、日语教育和日本文化,以语言和文学为主要特色。研究人员主要由平行的教学机构日语系教师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4人。所长为王忻教授(博士)、副所长为孙立春副教授(博士)。

建所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2009-2016)、《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研究》(2014-)、《日本江户时期公案作品的研究》(2016-);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中国日语学习者常见偏误体系研究》(2006-2010)、《日本近现代作家访华游记研究》(2010-2013),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重点1项:《中国日语学习者常见误用体系研究》(2006-2007)、一般2项《百年芥川龙之介译介与传播之反思》(2009-2011)、《中国折狱故事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2016-),和厅级项目多项。获得浙江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2012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本所研究人员近年来出版专著8部:有《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基于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分析(新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11月)、《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江户时期的公案小说和<棠阴比事>》(汲古书院2015年3月)、《日本近现代作家访华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中日文学交流之溯源与阐释》(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談話モデルにおける日中韓指示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日语、中文普通话、粤语中“体”的比较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等;在国内学术期刊外发表论文130余篇,近年主要有:《偏误-对比-认知:语言研究范式的新尝试——以“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为例》(《外国语》2016/4)、《日语学习者格助词偏误与汉日母语话者认知图式差异》(《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5)、《界理论视阈下的日语助词マデ、マデニ考察及其偏误分析》(《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6)、《认知语言学方法论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研究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日中間における漢字の統一について』『国文学解釈と鑑賞』2011/1)、《芥川文学在华译介九十年之反思——从接受美学出发》(《日本研究》2011/1)、《从《罗生门》的翻译看中国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关系》(《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6)《〈莽丛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たがる”句式的失礼阴影——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使用偏误说起》(《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与格语义扩展机制下的非典型语义探究及其他——从中国学习者与格偏误说起》(《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2)、《“行为可供性”原理视阈下的汉日方位词隐现规则浅探——从中国日语学习者「の中」等多余使用偏误说起》(《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5)、《2009、2010年日语语言学研究综述》(《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2)、《识解与中国日语学习者“态”范畴偏误》(《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论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3)、《现代日语副词对“句体”的影响》(《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3)、《结果持续表达方式的日中对比分析——テアル与存在句中的“着”、“了”、“过”》(《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4)、《清末官员对日本陆军学堂的考察和思考》(《深圳大学学报》2010/6)、《西田几多郎的“纯粹经验”与老子哲学》(《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3)、《略论谷崎文学的“物语”性》(《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4)、《谈话模式理论视阈下的「ソ」系指示词的语篇功能分析》(《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