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颖 副教授
发布日期:2017-03-20 19:58:09  作者:钟振国

一、个人基本情况

 陈思颖,女,博士,浙江台州人。

二、学术背景与经历

2007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1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获博士学位。

  2005年赴香港大学、香港真道书院学术交流一周;20087月——8月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参加TESOL培训;2012年赴美国瓦尔普莱索大学作访问学者;2015年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参加“全球视野的未来教育家培养项目”交流访问。

三、代表性论著

[1]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J]. 教师教育研究,2016,(06):19-24.

[2]论问责视角下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J]. 教育科学,2015,(04):41-45.

[3]关注教师作为的存在:论教师教育研究的人文主义取向[J]. 比较教育研究,2015,(04):106-112.

[4]The Policy Analysis and Debate on “Internship”,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eaching, Inter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国际教师教育权威系列丛书),Emerald Press,2015,11.

[5]参与翻译并校对《如何成为优秀的教师》部分章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9.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学科教学(英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五、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教师教育、二语习得、英语教学研究。

六、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20世纪以来美国“教师研究”思想的演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

2.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内在机制研究——以活动理论为视角”,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资助课题,负责人。

3.“跨界学习视角下‘教师教科研’研究”,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负责人。

4.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韧性调查研究——以杭州某高校为例”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5.教育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课题,参与人。

6.“‘国培计划’实施的项目模式构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参与人。

7.“美国教师质量问责体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参与人。

8.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教育改革”项目,参与人,已结题。

9.教育部“教师教育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参与人,已结题。

七、主要获奖、人才项目

1.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人选;

2.杭州市社科优秀青年培养人选;

3.浙江省“十三五”教师培训项目模板研制专家成员。

4.2014年获“田家炳教师研究优秀青年学者”荣誉称号。

5.2012年获杭州师范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6.2012年获杭州师范大学校级“毕业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八、出版著作

《基础教育人才研究》,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6.(参编)

九、近五年发表论文

[1]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J]. 教师教育研究,2016,(06):19-24.

[2]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韧性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H大学的调查分析[J]. 教师教育论坛,2016,(11):55-62.

[3]西方教师研究的演进及其启示[J]. 当代教育科学,2016,(01):53-56.

[4]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94所高校青年教师的抽样调查[J]. 复旦教育论坛,2015,(05):74-80.

[5]论问责视角下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J]. 教育科学,2015,(04):41-45.

[6]关注教师作为的存在:论教师教育研究的人文主义取向——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综述[J]. 比较教育研究,2015,(04):106-112.

[7]PISA的政策影响:类型、方式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14,(07):3-10.

[8]The Policy Analysis and Debate on “Internship”,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eaching, Inter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国际教师教育权威系列丛书),Emerald Press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