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思想政治学习资料第十八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特辑)
发布日期:2017-10-20 13:41:08  作者:陈姗珊

本期导读:

    师生党员热议“党的十九大”(二)    

   


师生党员热议“党的十九大”(二)

    【编者按】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开幕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工作报告。

    我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认真收看了开幕式,并第一时间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会后,党员们积极撰写心得体会,热议“党的十九大”。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学院将选取优秀的体会文章进行汇编,分期发布,供广大师生学习。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张锐

    党的十九大开拓了中国的一个新纪元,作为文化工作者,最打动我的是习主席非常强调的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文化自信”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么?不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国运

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他还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至今已开办十年有余的孔子学院,便是我们推行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实践。据报道,截至2015年12月1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之花,已借孔子学院及其他诸多实践之力,开遍世界。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自信也给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带来新的机遇。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杨雪

党的十九大10月1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个报告能代表整个大会发展的方向。十九大是总结过去、审视现在、谋划未来的一次大会,是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动员做谋划的大会,它也是要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正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正是因为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持续不断增强,才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行动纲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驱动器,高校必须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服务”,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十九大精神看齐,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生、学者、学校发展共同体,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始终坚持服务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根本遵循,深植“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信念,在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中实践大学的崇高价值追求。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主动地将“四个自信”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文化方向的引领。除了在课堂上积极传播,在生活中也要模范践行。坚持“四个自信”,聆听时代的声音,把握世界潮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不忘初心“再出发” 砥砺奋进“新时代”

陈姗珊

2017年10月18日是永载党史的一个重要日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党将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将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此中国进入了“十九大时间”。

开幕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时3个半小时,向全国人民和党做了详细的汇报,绘制了一幅未来伟大祖国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工作报告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报告内容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振奋人心,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对我们祖国的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报告中很多新提法与我们的工作、生活也息息相关,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报告”创新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紧扣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把握新特点,不断改革与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既要关注学生群体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也要深入学生个体破解特殊性难题,聆听学生的声音,分类施策,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永久魅力和时代精彩,在育人工作一线不忘初心再出发,勇担重任立潮头,积极引领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承载“中国梦”扬帆远航!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感想

卢美艳

2017年10月1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内容直抵人心,令人心潮澎湃。

报告不仅向我们传递了振奋人心的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让我们读懂了一个关键词,即“人民”!报告中含有“人民”的字句,俯拾皆是: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这些真真切切的句子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党和国家把我们(人民)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也验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根本宗旨。

(一)发展为了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剑石,是党的生命根基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反映了党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二)发展依靠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一直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报告中的这些内容告诉我们人民事业人民做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人民民主。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既要着眼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也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我们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所有党员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个矛盾反映到教育领域,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趋多元的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作为党员教师,应贯彻好“立德树人”的教育观,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为更好的解决这个矛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联系到自己的专业岗位,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是要努力学习、兢兢业业、为更好地发展杭师大和杭师大外院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学习体会


陈军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分13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四个重要概念: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把社会主义强国梦的目标以清晰的时间表呈现,让全国人民看得到摸得着;报告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总揽全局,求真务实,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令人倍感鼓舞,催人奋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报告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再出发,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工作,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




有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报所作报告的学习心得


高乾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在报告中,习近平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做了全面深刻的总结和分析,尤其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做了深入部署,指出了当前民生关键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高瞻远瞩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我们有目共睹的是,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习近平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习近平更加明确地指出,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在于:

(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建设美丽浙江乃至美丽中国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思想政治学习专栏

2017下半年思想政治学习资料第十八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特辑)

陈姗珊 · 2017-10-20

本期导读:

    师生党员热议“党的十九大”(二)    

   


师生党员热议“党的十九大”(二)

    【编者按】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开幕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工作报告。

    我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认真收看了开幕式,并第一时间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会后,党员们积极撰写心得体会,热议“党的十九大”。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学院将选取优秀的体会文章进行汇编,分期发布,供广大师生学习。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张锐

    党的十九大开拓了中国的一个新纪元,作为文化工作者,最打动我的是习主席非常强调的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文化自信”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么?不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国运

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他还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至今已开办十年有余的孔子学院,便是我们推行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实践。据报道,截至2015年12月1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之花,已借孔子学院及其他诸多实践之力,开遍世界。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自信也给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带来新的机遇。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杨雪

党的十九大10月1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个报告能代表整个大会发展的方向。十九大是总结过去、审视现在、谋划未来的一次大会,是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动员做谋划的大会,它也是要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正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正是因为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持续不断增强,才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行动纲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驱动器,高校必须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服务”,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十九大精神看齐,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生、学者、学校发展共同体,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始终坚持服务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根本遵循,深植“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信念,在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中实践大学的崇高价值追求。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主动地将“四个自信”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文化方向的引领。除了在课堂上积极传播,在生活中也要模范践行。坚持“四个自信”,聆听时代的声音,把握世界潮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不忘初心“再出发” 砥砺奋进“新时代”

陈姗珊

2017年10月18日是永载党史的一个重要日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党将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将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此中国进入了“十九大时间”。

开幕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时3个半小时,向全国人民和党做了详细的汇报,绘制了一幅未来伟大祖国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工作报告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报告内容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振奋人心,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对我们祖国的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报告中很多新提法与我们的工作、生活也息息相关,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报告”创新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紧扣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把握新特点,不断改革与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既要关注学生群体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也要深入学生个体破解特殊性难题,聆听学生的声音,分类施策,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永久魅力和时代精彩,在育人工作一线不忘初心再出发,勇担重任立潮头,积极引领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承载“中国梦”扬帆远航!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感想

卢美艳

2017年10月1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内容直抵人心,令人心潮澎湃。

报告不仅向我们传递了振奋人心的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让我们读懂了一个关键词,即“人民”!报告中含有“人民”的字句,俯拾皆是: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这些真真切切的句子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党和国家把我们(人民)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也验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根本宗旨。

(一)发展为了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剑石,是党的生命根基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反映了党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二)发展依靠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一直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报告中的这些内容告诉我们人民事业人民做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人民民主。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既要着眼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也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我们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所有党员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个矛盾反映到教育领域,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趋多元的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作为党员教师,应贯彻好“立德树人”的教育观,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为更好的解决这个矛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联系到自己的专业岗位,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是要努力学习、兢兢业业、为更好地发展杭师大和杭师大外院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学习体会


陈军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分13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四个重要概念: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把社会主义强国梦的目标以清晰的时间表呈现,让全国人民看得到摸得着;报告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总揽全局,求真务实,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令人倍感鼓舞,催人奋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报告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再出发,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工作,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




有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报所作报告的学习心得


高乾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在报告中,习近平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做了全面深刻的总结和分析,尤其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做了深入部署,指出了当前民生关键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高瞻远瞩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我们有目共睹的是,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习近平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习近平更加明确地指出,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在于:

(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建设美丽浙江乃至美丽中国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