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我院成功举办“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1
南方科技大学王晓葵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发布日期:2019-12-03 09:21:09  发布者:葛浩栋

    2019年12月2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主任王晓葵教授应邀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501会议室作了题为“记忆建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灾害与战争为例” 的讲座。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邓天中教授、学院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其他学院教师以及来自浙江工业大学、浙江音乐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同学参加研讨。讲座由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教师马庆凯博士主持。

    本次讲座围绕 “文化记忆研究” 展开。王教授首先介绍了“文化记忆”这一概念,梳理了在记忆理论形成过程中几位重要学者的贡献,例如扬·阿斯曼对交际记忆和文化记忆的划分。王教授强调了交际记忆与文化记忆的区别,并提出了一个记忆研究中的重要观点:“比起记忆内容,文化记忆研究更凸显关于记忆方式的研究,即记忆是为了谁、怎样被建构的。”然后王教授介绍了记忆研究兴起的学术背景,包括二战后民族国家兴起、后殖民主义化与大量移民出现后多元文化建构的时代背景以及记忆体验者的逐渐凋零等社会背景。

    随后王教授通过一系列中日两国关于战争记忆和灾害记忆的案例生动地阐述了记忆建构的四种方式:圣化、选择、复旧、抹消。比如日本战后不同人群对侵华战争的记忆构建方式(通过谢罪碑、慰灵碑等不同的纪念符号)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在河北省唐山市,政治因素、商业资本、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不同的主体围绕着对唐山大地震的记忆呈现了复杂的力学关系。最后,王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再次强调记忆不单纯是对过去事件的回忆,而是记忆主体针对自身所处状况唤起特定的过去事件并赋予意义的主体性行为。

    在问答环节,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就记忆与未来的关系、日本电影呈现的战争记忆、不同学科对待传统的态度等话题与王教授展开了交流和互动。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进行了2个小时。本次讲座无论是从会场氛围上还是听众的收获感上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王晓葵教授讲座的照片,20191202杭师大外院





学术动态1

南方科技大学王晓葵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郑航航 · 2019-12-03

    2019年12月2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主任王晓葵教授应邀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501会议室作了题为“记忆建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灾害与战争为例” 的讲座。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邓天中教授、学院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其他学院教师以及来自浙江工业大学、浙江音乐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同学参加研讨。讲座由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教师马庆凯博士主持。

    本次讲座围绕 “文化记忆研究” 展开。王教授首先介绍了“文化记忆”这一概念,梳理了在记忆理论形成过程中几位重要学者的贡献,例如扬·阿斯曼对交际记忆和文化记忆的划分。王教授强调了交际记忆与文化记忆的区别,并提出了一个记忆研究中的重要观点:“比起记忆内容,文化记忆研究更凸显关于记忆方式的研究,即记忆是为了谁、怎样被建构的。”然后王教授介绍了记忆研究兴起的学术背景,包括二战后民族国家兴起、后殖民主义化与大量移民出现后多元文化建构的时代背景以及记忆体验者的逐渐凋零等社会背景。

    随后王教授通过一系列中日两国关于战争记忆和灾害记忆的案例生动地阐述了记忆建构的四种方式:圣化、选择、复旧、抹消。比如日本战后不同人群对侵华战争的记忆构建方式(通过谢罪碑、慰灵碑等不同的纪念符号)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在河北省唐山市,政治因素、商业资本、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不同的主体围绕着对唐山大地震的记忆呈现了复杂的力学关系。最后,王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再次强调记忆不单纯是对过去事件的回忆,而是记忆主体针对自身所处状况唤起特定的过去事件并赋予意义的主体性行为。

    在问答环节,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就记忆与未来的关系、日本电影呈现的战争记忆、不同学科对待传统的态度等话题与王教授展开了交流和互动。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进行了2个小时。本次讲座无论是从会场氛围上还是听众的收获感上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王晓葵教授讲座的照片,20191202杭师大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