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我院成功举办“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1
2018第八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18-07-18 13:32:04  发布者:王婉莹

2018年7月15至17日,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八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暨外国文学暑期研习班”在仓前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湖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海南、上海、浙江等地70余所高校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会。此为我院连续第八年举办由刘军老师(笔名童明,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终身职教授、校杰出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主讲的文学研习班。

7月15日上午,研习班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陈茂林教授主持,院长欧荣教授致辞,代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向各位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期待同全国学界同仁一起努力构建外国文学研究学术共同体。随后,刘军教授围绕以下三大主题,开始了系列学术报告:一、借《现代性赋格》出版十周年之际重谈“启蒙”;二、侧重文论,谈文学“虚构”理论的历史演变;三、以“虚构和历史”为焦点解读文本。

第一场主旨讲座题为“启蒙:现代计划的轨迹”,综述启蒙的现代性计划形成了怎样的哲学思想体系,其特点可由以下几点加以归纳:经典的机械论和自然神论为一体的科学观、经验主义、“人”+科学=“人”的科学等;同时论及一些非体系的启蒙思想,如蒙田、卢梭、康德、牛顿和莱布尼茨等。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李公昭教授主持。

第二场主旨讲座题为“启蒙:后现代的思辨”,以19世纪欧洲文学和后现代主要理论家为例,针对现代体系的宏大叙述,揭示后现代针对现代体系的理性、主体、知识、人等提出的思辨策略。刘教授认为,后现代理论对当代现实的关注,建立在对整个西方思想史做谱系式思考(即回到某个“真理”形成的那一刻)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后现代的顿悟,靠的是对历史的渐悟。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陈茂林教授主持。

第三场主旨讲座依次解读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C 382- BC 322)的《诗学》(Poetics和菲利普·西德尼 (Philip Sidney, 1554-1585)的《诗辩》(An Apology for Poetry。刘教授通过文本细读,将两者作了对比:在亚里士多德眼里,诗歌是一种摹仿艺术(mimesis),西德尼则为诗的虚构性(fiction)进行辩护。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徐晓东教授和浙江大学隋红升副教授共同主持。

第四场主旨讲座接着从“虚构”的角度讨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的《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及海登·怀特(Hayden White, 1928-)的“历史文本”(“The Historical Text”)。柯勒律治提出“第二级想象”(the secondary imagination)来回应康德的“第一级想象”(the primary imagination),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种艺术想象。海登·怀特则强调历史的虚构性,进而打破了诗歌与历史的二元对立,认为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刘教授指出,海登·怀特的目的正是与亚里士多德对话,就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通过第三场与第四场两场讲座,从亚里士多德谈到海登·怀特,再论及尼采、福柯、新历史主义,刘教授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文学“虚构”理论如何在历史中一步步演变的过程。第四场由山东财经大学周洁教授主持问答环节。

第五场主旨报告题为“History in Fiction: Reading ‘Rip Van Winkle’ in Contexts”,刘教授以“虚构和历史”为焦点分析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的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 “Rip Van Winkle” )。刘教授认为,该小说存在内外两条叙述主线,主人公Rip的故事所折射出来的就是美国独立史。刘教授还从互文性的维度探讨了该小说在美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接着,刘教授回到启蒙的主题,分享了几个与《现代性赋格》相关的故事,并表示“新书是在时空的重叠下完成的”。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邓天中教授主持。

这五场讲座也是在不同时空交织的情况下完成的,由启蒙的欧洲到后现代的拉美,从木心的中国到欧文的美利坚,刘军教授带我们进行了一场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主旨发言结束,欧荣院长作了简短的致辞:诚挚感谢刘教授的精彩讲座,赞扬了与会学者的学习热情,并表达了来年继续共筑文学共同体的心愿。

17日下午,研讨会进行了分组讨论,分为“英国小说研究”、“美国小说研究”、“英美诗歌与戏剧研究”和“文学教学及其他”四个分会场。与会学者围绕前五场报告内容展开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科研心得。刘教授还巡回参与了每个会场的讨论,积极回答各会场学者们的问题。讨论结束后,与会人员前往校史馆或章太炎故居参观学习。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在科研领域不断开拓进取,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同时也不忘初心,心系学界,构筑多种学术交流平台,为振兴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事业作出不懈努力。八年来,一年一度的英美文学研讨会暨讲习班在全国学界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本届研讨会的主讲人刘军教授不仅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阅读经验和研究方法,还不忘叮嘱各位同仁:“真正的文学研究是知识和生命的融合”。此次文学讲习班圆满落幕,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赞誉,切实提升了大家的理论素养,开阔了学术视野,同时也完美诠释了我院始终致力于构建外语一家人和学术共同体的学术理想。

zzz

合影

合影




学术动态1

2018第八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顺利举行

姜琼玮 · 2018-07-18

2018年7月15至17日,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八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暨外国文学暑期研习班”在仓前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湖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海南、上海、浙江等地70余所高校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会。此为我院连续第八年举办由刘军老师(笔名童明,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终身职教授、校杰出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主讲的文学研习班。

7月15日上午,研习班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陈茂林教授主持,院长欧荣教授致辞,代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向各位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期待同全国学界同仁一起努力构建外国文学研究学术共同体。随后,刘军教授围绕以下三大主题,开始了系列学术报告:一、借《现代性赋格》出版十周年之际重谈“启蒙”;二、侧重文论,谈文学“虚构”理论的历史演变;三、以“虚构和历史”为焦点解读文本。

第一场主旨讲座题为“启蒙:现代计划的轨迹”,综述启蒙的现代性计划形成了怎样的哲学思想体系,其特点可由以下几点加以归纳:经典的机械论和自然神论为一体的科学观、经验主义、“人”+科学=“人”的科学等;同时论及一些非体系的启蒙思想,如蒙田、卢梭、康德、牛顿和莱布尼茨等。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李公昭教授主持。

第二场主旨讲座题为“启蒙:后现代的思辨”,以19世纪欧洲文学和后现代主要理论家为例,针对现代体系的宏大叙述,揭示后现代针对现代体系的理性、主体、知识、人等提出的思辨策略。刘教授认为,后现代理论对当代现实的关注,建立在对整个西方思想史做谱系式思考(即回到某个“真理”形成的那一刻)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后现代的顿悟,靠的是对历史的渐悟。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陈茂林教授主持。

第三场主旨讲座依次解读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C 382- BC 322)的《诗学》(Poetics和菲利普·西德尼 (Philip Sidney, 1554-1585)的《诗辩》(An Apology for Poetry。刘教授通过文本细读,将两者作了对比:在亚里士多德眼里,诗歌是一种摹仿艺术(mimesis),西德尼则为诗的虚构性(fiction)进行辩护。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徐晓东教授和浙江大学隋红升副教授共同主持。

第四场主旨讲座接着从“虚构”的角度讨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的《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及海登·怀特(Hayden White, 1928-)的“历史文本”(“The Historical Text”)。柯勒律治提出“第二级想象”(the secondary imagination)来回应康德的“第一级想象”(the primary imagination),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种艺术想象。海登·怀特则强调历史的虚构性,进而打破了诗歌与历史的二元对立,认为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刘教授指出,海登·怀特的目的正是与亚里士多德对话,就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通过第三场与第四场两场讲座,从亚里士多德谈到海登·怀特,再论及尼采、福柯、新历史主义,刘教授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文学“虚构”理论如何在历史中一步步演变的过程。第四场由山东财经大学周洁教授主持问答环节。

第五场主旨报告题为“History in Fiction: Reading ‘Rip Van Winkle’ in Contexts”,刘教授以“虚构和历史”为焦点分析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的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 “Rip Van Winkle” )。刘教授认为,该小说存在内外两条叙述主线,主人公Rip的故事所折射出来的就是美国独立史。刘教授还从互文性的维度探讨了该小说在美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接着,刘教授回到启蒙的主题,分享了几个与《现代性赋格》相关的故事,并表示“新书是在时空的重叠下完成的”。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邓天中教授主持。

这五场讲座也是在不同时空交织的情况下完成的,由启蒙的欧洲到后现代的拉美,从木心的中国到欧文的美利坚,刘军教授带我们进行了一场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主旨发言结束,欧荣院长作了简短的致辞:诚挚感谢刘教授的精彩讲座,赞扬了与会学者的学习热情,并表达了来年继续共筑文学共同体的心愿。

17日下午,研讨会进行了分组讨论,分为“英国小说研究”、“美国小说研究”、“英美诗歌与戏剧研究”和“文学教学及其他”四个分会场。与会学者围绕前五场报告内容展开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科研心得。刘教授还巡回参与了每个会场的讨论,积极回答各会场学者们的问题。讨论结束后,与会人员前往校史馆或章太炎故居参观学习。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在科研领域不断开拓进取,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同时也不忘初心,心系学界,构筑多种学术交流平台,为振兴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事业作出不懈努力。八年来,一年一度的英美文学研讨会暨讲习班在全国学界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本届研讨会的主讲人刘军教授不仅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阅读经验和研究方法,还不忘叮嘱各位同仁:“真正的文学研究是知识和生命的融合”。此次文学讲习班圆满落幕,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赞誉,切实提升了大家的理论素养,开阔了学术视野,同时也完美诠释了我院始终致力于构建外语一家人和学术共同体的学术理想。

zzz

合影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