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我院成功举办“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

  • (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英语言文化比较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亚运国际播报团”高校征募首站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 外国文学理论及其“历史化”学术研讨会

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硕士生导师
骆蓉 副教授
发布日期:2018-09-06 15:53:22  发布者:钟振国


卢美艳

骆蓉 副教授

一、个人基本情况

骆蓉,女,1984年出生。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光明日报》、人民网、SSCI、CSSCI等国内外核心报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两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讲两门慕课《印象英美》和《风从东方来》在全国各大慕课平台开课18轮,学习者人数近20万。慕课《印象英美》入选2018“中国大学最美慕课”,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个人曾获杭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杭州师范大学首届“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十佳”等荣誉称号。

二、教育背景与经历

2016-2017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外语教育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2015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

2005-2007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

2001-2005 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三、代表论著成果

1.    What Makes a Good-quality Language MOOC? An Empirical Study of Criteria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Online Language Courses from Learners’ Perspectives. RECALL. 2021, 33(2): 177–192. (SSCI收录)第一作者

2.    Evaluating Online Courses: How Learners Perceive Language MOOCS,in C. Pang et al. (Eds.): SETE 2020/ICWL 2020, LNCS 12511, 2021, pp. 334–343. (EI收录)通讯作者

3.    Michael Burke & Emily Troscianko (eds.), Cognitive Literary Science: Dialogues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ogn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018(9):249-252. (SSCI收录 )第一作者

4.    外语类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设计与构建,《外国语文》,2021(3):139-147. (北大核心)第一作者

5.    把慕课打造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金课,《光明日报》,2019年4月4日。第一作者

6.    英汉特殊空间移动构式“路径”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55-61. (北大核心)第一作者

7.    认知文学科学:认知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当代外国文学》,2018 (1):169-174. (CSSCI)第一作者

8. 网络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外语界》,2017(6):30-36. (CSSCI)第一作者

9. 基于中美慕课平台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与启示,《工业与信息化》,2017(7):71-76. 第一作者

10. 跨学科视角下的语义关系研究,《外语教学》,2016(5):5-10. (CSSCI)第一作者

11. 英汉空间移动表达的词汇化模式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院报》,2015(1):55-61. 第一作者

12. 认知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致使移动句研究,博士论文,2015,浙江大学;

13. 构式、整合与语言集约化,《外国语》,2014(5):37-45. (一级期刊B)第二作者

14. 致使位移构式的英汉对比与习得,《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3):30-36. (CSSCI)第二作者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学科教学(英语)、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五、研究方向与背景

当前研究方向集中在两部分,一是“互联网+”的外语教学”,为新型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CALL),关注外语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和智慧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二是认知语言学与语言习得,涉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关注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至中小学及大学外语教学中。

六、近年来主持基金项目

1.    国家级首批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英美文化”(2020);

2.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高校外语慕课的教学成效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9CYY049);

3.    国家首批精品在线课程“印象英美—穿越时空之旅”(2018);

4.    外语慕课的智慧应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ZGWYJYJJ2018Z26,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5.    外语慕课的智慧应用:校内SPOC教学模式构建,jg20180277,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项目;

6.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专题项目)“多模态语篇视角下的杭州文化形象建构研究”(2018RC2X14);

7.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MOOC时代大学英语网络视频课的学习自主性研究”(Z16JC066);

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6NDJC066YB)“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空间移动构式对比研究”项目;

9.    浙江省社科联科普项目重点课题(15ZD02)“爱情之都—杭州经典爱情故事中英文读本”项目;

10.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项目(2015SCG022);

11.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430983)“基于微课程的生态外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项目;

12. 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改革项目“基于微课程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kg2013347)。


硕士生导师

骆蓉 副教授

钟振国 · 2018-09-06


卢美艳

骆蓉 副教授

一、个人基本情况

骆蓉,女,1984年出生。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光明日报》、人民网、SSCI、CSSCI等国内外核心报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两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讲两门慕课《印象英美》和《风从东方来》在全国各大慕课平台开课18轮,学习者人数近20万。慕课《印象英美》入选2018“中国大学最美慕课”,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个人曾获杭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杭州师范大学首届“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十佳”等荣誉称号。

二、教育背景与经历

2016-2017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外语教育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2015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

2005-2007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

2001-2005 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三、代表论著成果

1.    What Makes a Good-quality Language MOOC? An Empirical Study of Criteria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Online Language Courses from Learners’ Perspectives. RECALL. 2021, 33(2): 177–192. (SSCI收录)第一作者

2.    Evaluating Online Courses: How Learners Perceive Language MOOCS,in C. Pang et al. (Eds.): SETE 2020/ICWL 2020, LNCS 12511, 2021, pp. 334–343. (EI收录)通讯作者

3.    Michael Burke & Emily Troscianko (eds.), Cognitive Literary Science: Dialogues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ogn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018(9):249-252. (SSCI收录 )第一作者

4.    外语类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设计与构建,《外国语文》,2021(3):139-147. (北大核心)第一作者

5.    把慕课打造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金课,《光明日报》,2019年4月4日。第一作者

6.    英汉特殊空间移动构式“路径”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55-61. (北大核心)第一作者

7.    认知文学科学:认知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当代外国文学》,2018 (1):169-174. (CSSCI)第一作者

8. 网络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外语界》,2017(6):30-36. (CSSCI)第一作者

9. 基于中美慕课平台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与启示,《工业与信息化》,2017(7):71-76. 第一作者

10. 跨学科视角下的语义关系研究,《外语教学》,2016(5):5-10. (CSSCI)第一作者

11. 英汉空间移动表达的词汇化模式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院报》,2015(1):55-61. 第一作者

12. 认知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致使移动句研究,博士论文,2015,浙江大学;

13. 构式、整合与语言集约化,《外国语》,2014(5):37-45. (一级期刊B)第二作者

14. 致使位移构式的英汉对比与习得,《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3):30-36. (CSSCI)第二作者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学科教学(英语)、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五、研究方向与背景

当前研究方向集中在两部分,一是“互联网+”的外语教学”,为新型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CALL),关注外语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和智慧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二是认知语言学与语言习得,涉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关注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至中小学及大学外语教学中。

六、近年来主持基金项目

1.    国家级首批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英美文化”(2020);

2.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高校外语慕课的教学成效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9CYY049);

3.    国家首批精品在线课程“印象英美—穿越时空之旅”(2018);

4.    外语慕课的智慧应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ZGWYJYJJ2018Z26,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5.    外语慕课的智慧应用:校内SPOC教学模式构建,jg20180277,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项目;

6.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专题项目)“多模态语篇视角下的杭州文化形象建构研究”(2018RC2X14);

7.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MOOC时代大学英语网络视频课的学习自主性研究”(Z16JC066);

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6NDJC066YB)“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空间移动构式对比研究”项目;

9.    浙江省社科联科普项目重点课题(15ZD02)“爱情之都—杭州经典爱情故事中英文读本”项目;

10.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项目(2015SCG022);

11.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430983)“基于微课程的生态外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项目;

12. 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改革项目“基于微课程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kg201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