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四讲:社会文化视阙下的在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三讲:苏轼绘画理论海外译
- 我院朝鲜-韩国学研究所举办学术沙龙活动
- 法律翻译与法律文化 ——我校卓越人才林巍教授
- 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余红兵副教授应邀来我院
- 四川外国语大学张旭春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日语系专题讲座圆满举行
- 南方科技大学王晓葵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上海交通大学常辉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华中师范大学李俄宪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我院马云基金讲座教授韩国籍专家金英敏回校讲学
- 尤利西斯——智慧的献身者?
- 威廉·贝克(William Baker)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座
- (正式邀请函)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第
- 北伊利诺伊大学教授William Baker应邀来我院讲
- 北伊利诺伊大学William Baker教授应邀来我院讲
- 北京大学刘意青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知名翻译专家黄友义教授赴我校作专题讲座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胡志德(Theodore
2018年10月15日下午,维也纳大学和浙江大学讲座教授Vladimir Biti先生应邀在恕园19-208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主题为“Post-imperial Literature: Two Narrative Politics”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欧荣教授主持,学院诸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欧荣院长向在场听众简略介绍了Biti教授,主讲人受到在场师生热烈欢迎。Biti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了两部颠覆性的作品:奥地利作家Joseph Roth创作的The Radetzky March以及南斯拉夫作家Ivo Andrić创作的The Bridge over the Drina。这两部作品出人意料地相互辉映。Biti教授指出,两者描写了各自的帝国灾难,相互关联,却又截然不同:前者是从个体出发;后者是以集体为描写对象。主人公们被剥夺了国籍归属,被迫做出让步。
在提问交流环节中,在场师生与Biti教授积极互动,探讨了作品创作的趋势;主人公在追求政治庇护和维持政治忠诚的过程中产生的身份认知疑虑问题以及对帝国逝去辉煌的追忆等。最后,在座的陈礼珍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北大的一件求学轶事并呼吁在场研究生不要害怕犯错,多参与讨论提问。这一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