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四讲:社会文化视阙下的在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三讲:苏轼绘画理论海外译
- 我院朝鲜-韩国学研究所举办学术沙龙活动
- 法律翻译与法律文化 ——我校卓越人才林巍教授
- 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余红兵副教授应邀来我院
- 四川外国语大学张旭春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日语系专题讲座圆满举行
- 南方科技大学王晓葵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上海交通大学常辉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华中师范大学李俄宪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我院马云基金讲座教授韩国籍专家金英敏回校讲学
- 尤利西斯——智慧的献身者?
- 威廉·贝克(William Baker)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座
- (正式邀请函)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第
- 北伊利诺伊大学教授William Baker应邀来我院讲
- 北伊利诺伊大学William Baker教授应邀来我院讲
- 北京大学刘意青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知名翻译专家黄友义教授赴我校作专题讲座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胡志德(Theodore
2018年11月2日下午,在恕园19号楼208会议室,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军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审美范畴的‘有意’与‘无意’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殷企平教授主持。
首先,陈军教授指出,学界对“有意”与“无意”这组审美范畴研究的不足、这组范畴的重要性和他对中国古典文论美学思想的自信,这三方面的因素是他决定研究“有意”与“无意”这组审美范畴的原因。陈教授讲到“有意”与“无意”这组范畴作为哲学史上的一对哲学关系始于老子。老庄哲学中的“有为”与“无为”,“道”与“自然”,“为无为”与“无为而无不为”这几组范畴都和“有意”与“无意”有关。同时,陈教授也向大家解释了“有意”与“无意”这组范畴是怎样由哲学范畴性质转换为审美范畴的。接着,陈教授结合具体的例子向大家阐释从创作的目的和动机来看,‘有意’在文学创作中是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这是创作主体在创作之前必须要予以剔除的,这样才能具备审美心胸的条件。从创作的整体行为和评价的层面来说,“有意”是指不顾或者违反文学自身规律。与其相对应的便是“无意”。然后,陈教授指出“有意”与“无意”这组范畴可以通过着眼于审美创造和着眼于审美接受进行范畴的整合。最后,陈教授总结道,“有意”与“无意”的整合,经过“不求其成其文而文生”的范畴中介,借助“文之至”,“文之妙”等名义,就归并入了“美”的范畴语域。而“有意”与“无意”的辩证统一也体现了“美”或“美在自然”之内涵。
讲座结束后,陈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讨论交流,热心回答了学生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在场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对“有意”与“无意”这组美学范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