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企平教授谈“节奏即境界:从福斯特的小说观谈
- 我院王忻教授主讲日本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 冯德兵教授谈“电视新闻话语中的模拟互动”
- 金佳博士主讲我院“英美文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四讲:社会文化视阙下的在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三讲:苏轼绘画理论海外译
- 我院朝鲜-韩国学研究所举办学术沙龙活动
- 法律翻译与法律文化 ——我校卓越人才林巍教授
- 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余红兵副教授应邀来我院
- 四川外国语大学张旭春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日语系专题讲座圆满举行
- 南方科技大学王晓葵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上海交通大学常辉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华中师范大学李俄宪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我院马云基金讲座教授韩国籍专家金英敏回校讲学
- 尤利西斯——智慧的献身者?
- 威廉·贝克(William Baker)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座
- 北伊利诺伊大学教授William Baker应邀来我院讲
- 北伊利诺伊大学William Baker教授应邀来我院讲
2019年7月4号上午,旅美作家、批评家、耶鲁大学教授苏炜教授应邀来我院进行讲座,题为“从深井到大海:漫谈从“敦煌学”、“汉学”到“中国学”——中国文化传播在西方与美国走过的历程”。苏教授曾先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芝加哥大学东亚系、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专业从事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发表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英文论文及著作。讲座由欧荣院长主持,尽管暑期刚至,仍有诸多师生参加。
讲座一开始,苏教授就给出了讲座的脉络,即美国和西方的汉学家善于在一个小点上持之以恒挖出众多“深井”,而费正清等“中国通”型学者又在研究方法上作“宏观把握”,从而获得一片汪洋大海。紧接着,苏教授指出了“敦煌学”对西方汉学的深远影响及对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开拓意义,认为“敦煌学”是西方学术与中国现代学术发生对话的重要通道。
之后,苏教授又提出西方从“汉学”到“中国学”的转变其实是“冷战”的直接产物,从而引出了对费正清、夏志清,及耶鲁“远东研究所”的介绍。不止于此,苏教授更强调了“中国学”必须走出“冷战思维”、走出“麦卡锡时代”,也要走出线性历史观、社会进步论,走向“中国中心观”,并介绍了史华兹、邹谠、黄宗智、柯文、杜赞奇、王国斌等“中国学家”。最后,苏教授又通过介绍杨联陞、陈世骧、高友工、孙康宜等华裔汉学家与“美国汉学三杰”向我们讲解了美国“汉学”的前世今生,表明近半世纪以来美国以近现代中国为对象的“中国研究”继承了欧陆那种以古代中国为对象的“汉学”。
最后苏教授总结道,从最初的“敦煌学”开始,无论是从研究思维还是研究规模及其格局,汉学之路已将“汉学”与“中国学”打通,将各个“深井”打通,呈现出浪涛汹涌的海洋奇观。讲座结束后众师生都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并针对孔子学院、中国的外语教学、世界文学等多方面提出了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并圆满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