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四讲:社会文化视阙下的在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三讲:苏轼绘画理论海外译
- 我院朝鲜-韩国学研究所举办学术沙龙活动
- 法律翻译与法律文化 ——我校卓越人才林巍教授
- 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余红兵副教授应邀来我院
- 四川外国语大学张旭春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日语系专题讲座圆满举行
- 南方科技大学王晓葵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上海交通大学常辉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华中师范大学李俄宪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我院马云基金讲座教授韩国籍专家金英敏回校讲学
- 尤利西斯——智慧的献身者?
- 威廉·贝克(William Baker)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座
- (正式邀请函)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第
- 北伊利诺伊大学教授William Baker应邀来我院讲
- 北伊利诺伊大学William Baker教授应邀来我院讲
- 北京大学刘意青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知名翻译专家黄友义教授赴我校作专题讲座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胡志德(Theodore
9月25日的下午,热情睿智的Ann Arbor和John Rosenwald为我们呈现了题为“Six Little Windows on America”的六首灵动而不失深意的短诗,涉及爵士、两性关系、种族暴力、教育、童年恐惧和宗教等文化内涵。
讲座伊始,他们吟咏出精炼欢快的十七个音节: Making jazz swing in /Seventeen syllables AIN’T/No square poet’s job。这首Etheridge Knight的”Haiku”在齐声唱诵中显现爵士乐特有的轻摇慢晃;紧接着便是”We Real Cool”的又一波吟唱,从孩子们”left school”到”die soon”的速写,Ann和John试图带领我们管窥美国教育的一角;而”Prayer”的”Whatever happens. Whatever/what is is is what /I want. Only that. But that”在Ann 的解读中呈现出与世俗迥然的人生态度:接受生命的美好,也承受生命的伤痛,只要是生命,便不会因黑暗负面的角落而逃避;随后便是Margaret Atwood的以”you fit into me/like a hook into an eye”开篇的描写两性关系的短诗,两位学者试图拆解诗中隐含的女性主义批评;而”Taking the hands”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异域的诗国里,执子之手的另类阐释;最后Ann和John齐唱一曲可爱的”Lullaby”,夜色仍是白日天空,月光不过反射日光,这样的轻声细语,为惧怕黑暗的儿童带来抚慰,也为这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划上圆满的句号。
始于欢诵,终于轻吟。此次讲座,让我们在诗歌中遇见丰厚,在诗歌中感受多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