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生教授应邀讲学
- 杨大然教授做客语言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 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伟昉教授应邀讲学
- 敦雅书社——经典阅读系列之一:阅读《傲慢与偏
- 周敏教授主讲英美文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 参加学院
- 金英敏教授作客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研究所“学
- 翻译研究所学术论坛
- 人文学者的事业、认知与逻辑思维——延边大学金
- “英美文学研究所”举行师生学术论坛
-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举行师生学术论坛
- 杭州师范大学敦雅书社2020年“普通读者”系列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十三讲—重新翻译敦煌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十三讲--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十二讲--地图的奥秘:认知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十一讲--讲好银色故事:韩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十讲--美丽的弧:比较诗学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九讲--施旭教授谈“话语与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八讲--殷企平教授谈“节奏
-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第七讲--我院王忻教授主讲日
2020年10月28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所举行午间学术沙龙,我院杨大然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从汉语动结式的产生过程看语言生成机制的演变”的讲座。
讲座围绕着汉语动结式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展开,重点分析了汉语动结式的产生过程。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生成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指出形式语言学是从语言本体出发,研究人类大脑中的语言生成机制。第二部分从语言的基础共性出发,阐述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具有离散无限性、层级性和移位特征。语言的层级性,强调句子的组织依靠的是层级结构,而不是线性顺序,这也是我们理解各种歧义句的关键所在。在语言的生成机制中,合并操作(Merge)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合并操作包含外部合并、内部合并和直接合并等不同形式,分别负责不同结构形式的生成。第三部分结合了很多古代汉语的例子,深刻阐释了动结式的产生过程以及句法生成机制演变的动因。
讲座的最后,杨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积极交流与互动,就各种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场充满思想碰撞的学术交流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