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牙利佩奇大学Péter Hajdu教授莅临我院进行学
- 日本学研究所学术沙龙通讯稿
- 金英敏教授做客“英美文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 “法”人深省:张法连教授谈新形势下外语人才及
- 刘康教授主讲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院士讲坛
- 李维屏教授主讲“学术研究策略与项目申报”
- On Savvy Reading
- 卜杭宾博士主讲“‘鲜血、土地、鬼魂’:《死亡
- 香港理工大学冯德正博士谈“多模态身份建构”
- Word-watching:追踪英语新词汇——复旦大学外文
-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宁教授应邀讲学
- 敦雅书社——经典阅读系列之二:《呼啸山庄》自
- 陈海容博士主讲“新物质主义的兴起”
- 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大海研究员应邀来我院讲学
-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奋教授应邀到我院讲学
- 复旦大学杜晓帆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耿幼壮教授主讲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讲
- 敦雅书社第五讲——陆建德教授谈“英国功利主义
-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生教授应邀讲学
- 杨大然教授做客语言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由外国语学院日本学研究所举办的学术沙龙在我院19号楼501顺利举办。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郭玉英博士就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认知、对话、语法”进行了分享。
郭老师先对研究背景——浮现语法(Emergent Grammar)进行了介绍。郭老师强调:“浮现语法的核心思想是用法先于语法,语言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语言形式的使用频率是制约其发展演变的重要因素。”浮现语法观认为,语法是一个片段式的实体,是高频出现的言说方式通过规约化而沉淀下来的约定俗称。其后,郭老师结合英、日、中三语中的例子,就对话句法(Dialogic Syntax)的几个主要概念:共鸣(Resonance)、映射(Mapping)、结构耦合(Structural Coupling)、跨句图谱(Diagraph)进行了通俗易懂的介绍,并重点讲解了共鸣的认知背景以及在对话中的意义。郭老师在分享最后指出:“在对话中,针对先行发话的某一个方面,发话者通过图式化和扩展等认知过程促使各个成分之间的共鸣,从而产生了在日常对话中意义上的联系和话者之间的合作,使话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由此来看,认知、对话和交流的密切关联,使得认知语用论的视野更加开阔。”
沙龙的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就郭老师分享的内容以及自身平日在语言学学习中的疑问深入浅出地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本次沙龙开扩了学生们的眼界,也给其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