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我院成功举办“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1
中国符号学泰斗赵毅衡先生受邀作“文学及艺术中的‘不可能世界’”讲座
发布日期:2021-06-04 09:22:40  发布者: 胡博涵

    2021年6月2日星期三下午15时,应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邀请,中国传播符号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长、中国符号学泰斗赵毅衡先生作了一场题为“文学及艺术中的‘不可能世界’”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采取线上形式,来自全国280多位师生学者共聚云端,认真聆听赵毅衡先生讲座。

    讲座伊始,赵毅衡先生首先为大家界定了符号的定义,即符号是用来表达意义,因此符号学就是意义学。符号就是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言语,表情,姿势,动作,嗅觉、味觉,心像,甚至是空白都可以是符号,我们沉浸在符号之中,并依靠符号生活在“意义世界”里。

    但是,在追求意义世界时,许多人会产生疑惑:虚构和我们生活的实在世界之间究竟有着什么关系。赵毅衡先生列举了模仿论、或然论、白日梦论、形式论等观点,它们都试图去探究这个问题,但是都存在着局限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者们提出了最新的理论——可能世界理论。这个理论没有推翻先前理论,也没有提出一个较为有效的说法,并非完善,各家说法很多。赵毅衡先生针对这个“可能世界理论”进行了阐释。

    “可能世界”概念的提出者是莱布尼茨。在神学研究层面,他认为,上帝给我们的世界是他的创造物中最好的一个,其余的世界是“可能世界”。“可能世界理论”的衍生产物可以解决当代的多种学界难题。文艺学家认为它可以用来解释虚构这件事情。在讲解“可能世界”之前,赵毅衡先生先解释了什么叫做“不可能性”,“不可能性”自身内部也有着许多分类,在各类的“不可能”中,只有“逻辑的不可能”是真正的不可能,其余都是“准不可能”,即它们还是有成立的可能性。“准不可能世界”就是各类的“准不可能”和“逻辑的不可能”相联系后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尤其是在文学艺术的世界中,各类的不可能都会在其中存在。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实在世界,有着偶然性、共享性和唯一性,且它有着细节饱满的特征,虽然我们无法完全认识它,我们却能对它的细节无穷地描述下去,它有着无限的再现能力。而符号再现的可能世界的细节是有限的,因为任何符号的再现都是片面的。但是我们对可能世界的认识在局部问题上可以超过实在世界,因为可能世界能在虚构世界中详细地进行记述,在某一点上,可能世界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信息。文本世界是一个再现的世界,为了能够再现,它也必须要在其内部能够解决矛盾,这时,“准不可能性”就有可能转变为“可能性”。包括文本世界在内的虚构世界,即便它自身是一个可能世界,它对于现实世界也存在着依赖,这个过程被称为“通达”,可能世界和实在世界之间的通达也有着它自己的规律。其一是“对应”,即便是想象也要有着经验背景;其二是“从出发世界到目标世界”,它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三是通达性不可能被全部覆盖实在世界,它只能涉及现实的某一部分;其四是“出发世界”和“目标世界”可能都是“可能世界”。不同文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与不同世界之间的通达程度,例如纪实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奇幻文学,它们的差别就在于它们与各个世界之间是否存在通达以及通达程度。

      然后赵毅衡先生以“文本内的真实性”结尾,提及我们日常的交流是以“真实”为前提和基础展开的,并解释道,看电视剧令人上瘾就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是真实的,电视剧的叙述世界有着一定的细节量以构成时间—因果链,因此它有着很强的细节饱满度,能够吸引我们去关注其中的“真实”。

    讲座最后,来自我校、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全国高校的280多位师生学者就本次讲座的疑问和心得与赵毅衡先生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与探讨。此次充满思想熏陶和文化重识的学术讲座令所有参与者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2



学术动态1

中国符号学泰斗赵毅衡先生受邀作“文学及艺术中的‘不可能世界’”讲座

郑航航 · 2021-06-04

    2021年6月2日星期三下午15时,应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邀请,中国传播符号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长、中国符号学泰斗赵毅衡先生作了一场题为“文学及艺术中的‘不可能世界’”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采取线上形式,来自全国280多位师生学者共聚云端,认真聆听赵毅衡先生讲座。

    讲座伊始,赵毅衡先生首先为大家界定了符号的定义,即符号是用来表达意义,因此符号学就是意义学。符号就是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言语,表情,姿势,动作,嗅觉、味觉,心像,甚至是空白都可以是符号,我们沉浸在符号之中,并依靠符号生活在“意义世界”里。

    但是,在追求意义世界时,许多人会产生疑惑:虚构和我们生活的实在世界之间究竟有着什么关系。赵毅衡先生列举了模仿论、或然论、白日梦论、形式论等观点,它们都试图去探究这个问题,但是都存在着局限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者们提出了最新的理论——可能世界理论。这个理论没有推翻先前理论,也没有提出一个较为有效的说法,并非完善,各家说法很多。赵毅衡先生针对这个“可能世界理论”进行了阐释。

    “可能世界”概念的提出者是莱布尼茨。在神学研究层面,他认为,上帝给我们的世界是他的创造物中最好的一个,其余的世界是“可能世界”。“可能世界理论”的衍生产物可以解决当代的多种学界难题。文艺学家认为它可以用来解释虚构这件事情。在讲解“可能世界”之前,赵毅衡先生先解释了什么叫做“不可能性”,“不可能性”自身内部也有着许多分类,在各类的“不可能”中,只有“逻辑的不可能”是真正的不可能,其余都是“准不可能”,即它们还是有成立的可能性。“准不可能世界”就是各类的“准不可能”和“逻辑的不可能”相联系后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尤其是在文学艺术的世界中,各类的不可能都会在其中存在。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实在世界,有着偶然性、共享性和唯一性,且它有着细节饱满的特征,虽然我们无法完全认识它,我们却能对它的细节无穷地描述下去,它有着无限的再现能力。而符号再现的可能世界的细节是有限的,因为任何符号的再现都是片面的。但是我们对可能世界的认识在局部问题上可以超过实在世界,因为可能世界能在虚构世界中详细地进行记述,在某一点上,可能世界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信息。文本世界是一个再现的世界,为了能够再现,它也必须要在其内部能够解决矛盾,这时,“准不可能性”就有可能转变为“可能性”。包括文本世界在内的虚构世界,即便它自身是一个可能世界,它对于现实世界也存在着依赖,这个过程被称为“通达”,可能世界和实在世界之间的通达也有着它自己的规律。其一是“对应”,即便是想象也要有着经验背景;其二是“从出发世界到目标世界”,它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三是通达性不可能被全部覆盖实在世界,它只能涉及现实的某一部分;其四是“出发世界”和“目标世界”可能都是“可能世界”。不同文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与不同世界之间的通达程度,例如纪实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奇幻文学,它们的差别就在于它们与各个世界之间是否存在通达以及通达程度。

      然后赵毅衡先生以“文本内的真实性”结尾,提及我们日常的交流是以“真实”为前提和基础展开的,并解释道,看电视剧令人上瘾就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是真实的,电视剧的叙述世界有着一定的细节量以构成时间—因果链,因此它有着很强的细节饱满度,能够吸引我们去关注其中的“真实”。

    讲座最后,来自我校、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全国高校的280多位师生学者就本次讲座的疑问和心得与赵毅衡先生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与探讨。此次充满思想熏陶和文化重识的学术讲座令所有参与者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