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简介 Introd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巴黎总部健康与教育
- 外交文化的独特见证:马小玲先生应邀讲述外交封
- 中国-拉共体论坛精神大使校园宣讲会在杭州师范
- 我院举办“区域国别(加勒比)系列课程建设启动
- 第五届中国区域国别学50人论坛会议议程
- 《南大区域国别研究》│周敏:语言文化视域中的
-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郭长刚教授来学院讲学
- 南非金山大学文学、语言与媒体学院代表团前来文
-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布朗到访我校并发表演讲
- 安提瓜和巴布达驻非盟大使约翰•赫斯先生来我院
- 特多中华总会会长程翔先生应邀前来我院讲座
- 安提瓜和巴布达卫生环境部部长莫尔温·约瑟夫 和
- 《加勒比地区研究》创刊及征稿启事
- 我院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区域国别学50人论坛
- 杭州师范大学名誉教授聘任仪式暨中国—加勒比青
- 我院获批两项国家留基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
- 中国-加勒比文明互鉴论坛系列讲座
- 我院成功举办(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英
- 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新增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2025年6月3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常设的“中国—加勒比文明互鉴论坛”系列讲座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题为《如何研究加勒比国家》,特邀著名加勒比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时学教授担任主讲人,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蓝云春副教授主持。
江教授首先详细阐述了研究人员的必备素养,强调中文能力、外文水平、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刻苦钻研的态度缺一不可,他认为这些素养不仅是能力的要求,更是态度的体现。在确定研究领域环节,江教授建议依据个人学术背景与兴趣,可从与中国外交紧密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方向着手,也可以从关联稍远的历史、社会、文化方向着手。为培养跨学科研究素养,江教授建议从阅读《世界知识》《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大众读物起步,再逐步过渡到专业书刊。
谈及研究方法,江教授主张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根据研究需要,灵活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他还强调问题意识在学术研究中的核心地位,提醒避免生搬硬套、定量分析。在语言与签证问题上,江教授详细介绍了西半球主要语言及加勒比地区语言分布,指出AI助力降低语言壁垒,同时强调理解术语的中文含义是掌握外文专业词汇的关键;他还梳理了对中国公民免签及落地签的美洲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为相关研究的实地调研提供实用信息。
关于加勒比研究的理论支撑,江教授指出,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学科,虽缺乏统一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但不乏全人类共同价值论、世界文明互鉴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等理论为其提供支撑,其理论体系还涵盖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现代化理论等多方面。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拉美加勒比地区的学者之一,江教授在讲座中列举、分析了诸多可操作性强、又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加勒比研究题目,涉及加勒比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对外关系、历史、社会问题、文化、全球治理等方面,给在座师生以极大启发。
讲座内容丰富、视角多元,拓宽了在坐师生的研究视野与思路,为加勒比研究及区域国别学领域的学术探索注入了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