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名誉教授聘任仪式暨中国—加勒比青年发展与合作交流会首场活动

  • 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

  • “区域国别研究:文学和文化的视角”论坛

  • 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要闻
中国社科院陆建德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日期:2025-03-13 14:39:12  发布者:黄茂轩

3月12日,中国社科院陆建德教授应邀为外院师生作了题为《文学研究中的史料——樽本照雄的范例和AI的效用》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殷企平教授主持。

陆建德教授首先以《阿Q正传》中Don这一角色的深层文化内涵引入。他提到,周作人1917年写作中国第一部世界文学史时有专门章节论述塞万提斯。而鲁迅对该书进行过修改。同时,Don在西班牙语中用于形容贵人。这两者共同成为对Don这一角色解读的史料证据,体现了鲁迅写作跨越东西方的特色。

陆建德教授强调,今天的文学研究要重视史料的使用。过去的史料研究主要将目光集中在创作者自身的言论和写作,这种研究方式忽视了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性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史料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陆建德教授提到王佐良等老一辈外语文学研究者对目录学等学科的重视。而国内文学研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理论转向,导致了今天学者对于史料研究素养的忽略。

随后,陆建德教授以樽本照雄对林纾的研究为案例,进一步强调深入挖掘史料对于当下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樽本照雄通过收集林纾翻译莎士比亚同时期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考证发现林纾翻译的是莎士比亚历史剧故事集,从而反驳了此前学界对于林纾翻译质量的质疑。

最后,陆建德教授对当下热议的AI时代下文科研究的危机进行了回应。陆教授提出,AI在根据已有观点进行整合与论述的能力有可借鉴意义,但仍有大量的史料尚未被AI数据库收录,如出土文物、手记、图书馆藏书等,这些史料还没有和已有资料建立明确的联系,这依然需要文学研究者的参与。而随着更多史料的发掘与发现,文学研究者的研究空间未来会愈加宽阔。

在问答环节,陆建德教授与师生就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结束。

学院要闻

中国社科院陆建德教授来我院讲学

黄茂轩 · 2025-03-13

3月12日,中国社科院陆建德教授应邀为外院师生作了题为《文学研究中的史料——樽本照雄的范例和AI的效用》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殷企平教授主持。

陆建德教授首先以《阿Q正传》中Don这一角色的深层文化内涵引入。他提到,周作人1917年写作中国第一部世界文学史时有专门章节论述塞万提斯。而鲁迅对该书进行过修改。同时,Don在西班牙语中用于形容贵人。这两者共同成为对Don这一角色解读的史料证据,体现了鲁迅写作跨越东西方的特色。

陆建德教授强调,今天的文学研究要重视史料的使用。过去的史料研究主要将目光集中在创作者自身的言论和写作,这种研究方式忽视了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性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史料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陆建德教授提到王佐良等老一辈外语文学研究者对目录学等学科的重视。而国内文学研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理论转向,导致了今天学者对于史料研究素养的忽略。

随后,陆建德教授以樽本照雄对林纾的研究为案例,进一步强调深入挖掘史料对于当下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樽本照雄通过收集林纾翻译莎士比亚同时期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考证发现林纾翻译的是莎士比亚历史剧故事集,从而反驳了此前学界对于林纾翻译质量的质疑。

最后,陆建德教授对当下热议的AI时代下文科研究的危机进行了回应。陆教授提出,AI在根据已有观点进行整合与论述的能力有可借鉴意义,但仍有大量的史料尚未被AI数据库收录,如出土文物、手记、图书馆藏书等,这些史料还没有和已有资料建立明确的联系,这依然需要文学研究者的参与。而随着更多史料的发掘与发现,文学研究者的研究空间未来会愈加宽阔。

在问答环节,陆建德教授与师生就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