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报|我院2门课程拟获认定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
- 暑期“热”进度!外院“这一夏”藏着满满干货
- 周敏教授接受安提瓜-巴布达国家电视台专访
- 周敏教授在安提瓜和巴布达主流媒体 Pointe Expr
- 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主任访问牙买加
- 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主任与西印度大
- 杭州师范大学建成“加勒比地区研究大模型”
- 杭州师范大学建成“加勒比研究系列课程”
- 杭州师范大学加强与加勒比智库合作——周敏教授
- 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主任访问牙买加
- 杭州师范大学与西印度大学莫纳校区加强合作 夯
- 杭师大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主任拜会牙买加旅游部
- 国内首套“加勒比译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
- 深化中牙文化教育交流,杭师大加勒比地区研究中
- 杭师大加勒比研究中心主任拜会中国驻牙买加大使
-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贾斯顿•布朗受聘杭州师范大
- 杭师大加勒比中心主任采访作家乔伊·劳伦斯
- 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研究中心主任拜访安提瓜和巴
- 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研究中心代表应邀出席安东尼
- 杭师大加勒比中心主任拜访安提瓜和巴布达卫生部
蝉声渐收,暑热将尽,新学期的脚步悄然临近。回望整个暑假,外院师生的脚步从没慢过——他们踏访加勒比推进合作交流、他们在风采杯口译赛奔波忙碌、他们进行AI技术赋能教学培训、他们组织教师培训积极服务社会、他们出国研学拓展国际视野、他们社会实践深入田间地头……炎夏里攒下的每份努力,都藏着笃定的方向,此刻正化作开学路上的底气。
他们走访加勒比、链接世界
架起国际交流新桥梁
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暑期工作成果颇丰,各板块推进有序。国际交流方面,周敏院长开展加勒比地区访问交流,前往安巴、牙买加推进合作;课程建设上,50余位老师共同合作完成8门慕课拍摄,孙立春、蓝云春、卢美艳、刘冰等多位老师深度参与课程录制,形成较为完整的“加勒比研究系列课程”线上课程;多位老师投身大模型建设,孙立春、赵晶、蓝云春老师团队积极参与网站数据的搜集建设工作,“加勒比地区研究大模型”正式建成并上线运行;教学筹备中,国别与区域研究硕士点多门新开课程推进备课,面向本科生的《人工智能与加勒比区域国别研究》、面向研究生的《世界之美——从加勒比走向世界》新学期即将与同学们见面。在研究成果领域,加勒比译丛数部译著出版,多部译稿进入审校或待交稿,《世界语言与文化学刊》9月将出版,加勒比丛书进入初审且9月后陆续出版;在外事活动方面,加勒比网红团将在外交部领导陪同下到访杭州市,并莅临师大交流,筹备工作有序进行。
他们以赛促学、展现风采
提升专业素养新高度
7月中旬,2025外事接待示范省建设工作交流暨第二届浙江外事“风采杯”口译大赛在杭州举办,由浙江省政府外办主办、杭州市政府外办承办、杭州师范大学共同承办。31名全省外事选手参与口译大赛,赛事设英语口译与即兴演讲环节,还创新允许选手用指定AI工具辅助翻译,最终评选出各级奖项。活动期间同步召开工作交流座谈会,并组织赴杭州未来科技城展馆、良渚博物院等示范点考察,助力提升外事翻译队伍素养,传播“浙江之声”。
此次活动中,外国语学院师生倾力投入,活跃于台前幕后:老师们承担了赛事组织、联络对接与会场服务等工作,同学们作为志愿者多方面保障活动顺畅运行,观摩赛事积极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外语学院2019届英语师范毕业生、马云青春领袖奖获得者,现就职于浙江省外事发展促进中心的楼亚柯校友,从众多优秀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他们拥抱科技、创新教学
开启AI赋能教育新篇章
为紧跟智能教育浪潮,学院教师们主动利用假期,赴上海、西宁、无锡、北京、芜湖等地参加AI教学培训,积极求索新知识、新技能,决心以自我提升赋能未来教学。其中,段凯莉和宋泽华两位老师参加了外教社主办的“AI 辅助外语科研项目申报和论文写作发表”培训,在专家讲座与专题工作坊中,从理论到实践收获颇丰;金龙军老师则参与了复旦大学教学管理骨干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等方向展开学习与研讨;辛静老师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大会期间深入学习了智慧教育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他们深耕教研、精进技能
担当服务社会新使命
学院积极履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依托学科与师资优势,精心打造了4个高质量的培训项目。项目类型覆盖广泛、针对性强,其中包括2个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以及2个面向更广泛人群的社会专业技能培训项目。整个暑期,各类培训有序开展,累计培训学员近200人次。项目内容扎实、组织有序,获得了参训学员的高度认可,助力提升学院的教育影响力与社会美誉度。
本次暑期培训工作得到了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陈思颖、陈绮、谢萍等老师积极参与了项目的策划、授课、管理及服务工作。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确保了各项目的高质量运行。
他们踏出国门、放眼全球
拓宽跨文化交流视野边界
外语人也利用这个暑假走向世界,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习研究。
陈蕾蕾老师带领20位外语学子深入昆士兰大学学习,体验多元文化。在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中,同学们不仅深入体验了昆士兰大学高质量的课程体系,还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探索语言教学的创新理念与前沿方法。赵玲莉、鞠秋红两位老师带队国际处组织的悉尼大学暑期研学项目,19位同学们跟着两位老师,登上了更宽广的学习交流平台,感受不一样的澳洲风情。
除上述项目外,74位同学们参与了捷克帕拉斯基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院校的19项暑期项目,足迹遍布全球。正如参与英国斯特灵大学暑期项目的徐艺珩同学所言:"成为文化的摆渡人,亲身体验差异,也在交流中搭建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他们投身实践、服务社会
在广阔天地中书写青春答卷
外国语学院30支队伍、近240名师生背起行囊,从校园走向山河。他们的足迹印在景宁畲乡的石板路、浙里乡村的田野、红色记忆的小营巷,在少数民族特色文旅的推广中探新路,在绿水青山理论的传播中续新篇、在红色理论宣讲的话筒前传心声。在新职业蓬勃涌现的浪潮下,“共富路上!C位出道!”实践团队跟着指导老师茹姿韵一起深入杭州乡村一线,走进强村公司。围绕“乡村CEO”新兴职业调研,外院学子发挥外语及跨文化沟通专长,思考如何将语言优势与国际视野融入乡村治理与振兴。正如团队成员傅梓炫所言:“我们深入了解了乡村职业经理人后,也在探索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所长与这类新兴领域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外院青年的独特力量。”
在指导老师林雯洁带领下,“浙Young中国说”实践团队参与组织“‘两山’新语π”大中小+国际研学研讲活动。从高桥未来乡村智慧农业,到瓶窑千年陶艺,再到径山茶产业链,中外学子跨年龄、国界走访调研余杭生态。此次跨越年龄与国籍的对话,书写 “两山” 理念青春注脚,以青春之力助推可持续发展同心圆的延展。
他们在暑热里奔忙的身影、在钻研中发亮的眼睛,都已化作新学期的序章。如今凉秋渐近,他们怀揣着夏日积攒的热望继续前行,每一份努力,都将在未来的时光中,迎来属于自己的丰盈果实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