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的翻译与效果
- 语法构式之间的同化与异化
- TRADITIONS, DECOLONISATION, INNOVATION: WHOS
- 人的“拟动物化”与身体“伤痕”——大江健三郎
-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物——从黄梅新作《奥斯丁
- 童书改编《林中的孩子们》:启蒙教育、感伤主义
- 彼得·隆奎维尔《英国隐士》:通俗版本及文本变
- 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地方特色翻译学科高质量发展
- 主体理论的话语模式及其阶级根源
- 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与方法选择
- 与机器共读写:朝向一种后人类的文学生活
-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挑战、机遇与方法
- Is ‘World Literature’ Dead? Politics and P
- 书写摄影,或关于摄影理论的断想——围绕罗兰·
- 翻译造成的理解错位——以“Lyric”为中心
- 《傲慢与偏见》两百年的回顾
- 人工智能时代下翻译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非洲历史文化再认识
- 三力主义和文学研究的基础——以《黑暗的心》为
- The Journey to “It Can’t Happen Here”: A
时间:2024年5月23日9:00
地点:仓前校区恕园19-205
主讲内容:
构式语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一种语言的不同构式一起组成一个网络系统(internet),然而构式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是该语言理论悬而未决的问题。De Smet et al.(2018)和Traugott(2020)指出,在语法演化过程中功能相似的两个构式之间可能会发生同化作用,然而尚未见关于同一构式异化的系统研究。本讲座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视角,以汉语的处置式、被动式、工具结构、双宾结构等为例证,分析不同构式之间如何发生同化,探讨同一构式又是如何分化的。这项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语法的认识,也有利于发现新的研究课题。
主讲人简介:
石毓智,河南洛阳人。斯坦福大学博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硕士。2010年斯坦福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武汉大学等院校教授。代表作有《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10)、《语法系统的复杂性》(商务印书馆,2024)、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ramm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