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做好五一、端午期间正风肃纪工作的通知
- 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于志刚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
- 数据安全关乎国家安全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原副
-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实施意见 常态化惩治涉黑涉
- 严守廉洁纪律 永葆清廉本色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
- 读文献 学党史 | 八项规定开启作风建设新时代
- 建德通报2起党员干部酒驾醉驾典型问题
- 中共浙江省纪委关于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
- 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整改情况开始公布
- 与时俱进抓好作风建设 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 探索不敢不能不想一体推进有效途径 进一步提升
- 释党纪 正师德 典型案例手册引共鸣
- 省属高校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贯彻省纪委十四届
- 为“重要窗口”增添清廉底色
- 袁家军:深化清廉浙江建设 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
- 用好巡察成果 做实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 紧盯天价茶礼 严防隐形"四风"
- 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上两会 查处资源集中领域腐败
检查考核机制是对一个单位一年工作成绩的评判,也是对党员干部工作实绩的鉴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振干部干事创业劲头,既要严格管理也要激励支持。在当前工作种类多、周期长、任务重的背景下,“一锤定音”的考核机制已不能真实客观反映一项工作实绩,机动巡查、随时抽查、痕迹检查能更加科学评价全年工作,“工作痕迹”也成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
然而,每一项工作都要检查“留痕”资料,也使得基层干部为迎检而忙于制作“留痕”材料,由忙迎检变成忙台账,导致工作留痕走偏走样。 “留痕”检查本应是针对重要工作完成落实情况的检查,凡事都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义。当前基层的每一个办公室每一项工作在检查时,无一例外都被要求提交台账资料备查,成为必查内容之一。
有的甚至直接要求将资料上交检查,导致工作检查变成“留痕”大展览。以年终工作总结为例,在各单位办公室,几乎都能看到工作人员忙于打印资料、装订资料,制作出一本本“图片精美、内容翔实”的台账资料。群众工作论的是“实绩”,而不应该是“痕迹”。许多工作通常是在与群众“打交道”中完成,并没有专门的方案、记录或图片。但为证明这项工作正在进行或已完成,不得不进行拍照“留痕”,这不仅增加工作负担,很多时候还会引起群众抵触情绪。特别是开展走访贫困户或者是失独家庭等慰问活动时,基本上都要求通过拍照片体现关心和帮扶,或多或少影响被慰问对象的自尊心,导致普遍产生不满情绪。凡事要求“工作留痕”现象出现在基层,根子其实在上面,过分讲究和要求“痕迹”,让“留痕”变了味。
上级部门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时,通常是谁的文件多、资料多、盒子多,谁的资料做得扎实,图文并茂,有安排、有部署、有效果,就会得高分。且当前存在重复“留痕”现象,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存在部分职责交叉现状,实际工作我们经常会碰到不同部门针对同一工作提出要求,做出布置,要求以不同形式提供“留痕材料”,造成重复制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留痕”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考量工作成效,督导政策落实,但过分偏倚“留痕”材料,就沦为了形式主义,甚至是弄虚作假。只有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深入调查,才能真实客观了解工作开展的怎么样,落实的怎么样。落笔不等于落地,留下笔记,不如留下足迹。(兰溪市纪委 周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