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教指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杨玮斌译审来我院讲学
- 北京大学荣休教授周小仪来我院讲学
- 浙江讯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来我院参观调研
- 黄兆信副校长来我院调研学科建设工作
- 南京大学刘云虹教授为我院师生作线上讲座
- 南京大学但汉松教授来我院讲学
- 校长尚永丰走访外国语学院并看望殷企平教授
- 外国语学院开展“青翼计划”青年教师培养结对活
- 外国语学院党委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 华东师范大学Josef Gregory Mahoney教授来我院
- 北京师范大学方维规教授来我院讲学
- 外国语学院召开书记座谈会
- 中国人民大学耿幼壮教授来我院讲学
- 我院施旭教授连续四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 我院殷企平教授获第三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
- 外国语学院与译国译民集团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
- 南京大学刘成富教授来我院讲学
- 外国语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发展恳谈会
- 中国-加勒比文明互鉴论坛系列讲座
-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来院调研交流
5月7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荣休教授周小仪先生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主体理论的话语模式及其阶级根源》的讲座,院长周敏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周小仪教授指出,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上世纪末中国学界的热门话题,至今仍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周教授依次分析了四种类型的主体:人文主体、空白主体、能动主体和行动主体,并指出了这四种主体性在拉康的四种话语结构视域下的阶级根源。在中国1980年代的主体理论中,以李泽厚、童庆炳为代表的学者对人文主体论进行了双重解读,在启蒙思潮和阶级对立中逐步探究资本世界的“主人话语”统治。西方1950年代的结构主义则通过“分析话语”揭示出人文主体的虚幻性,以福柯、阿尔都塞都发展出结构主义空白主体说。随后,克里斯蒂娃、德勒兹等后结构主义者重建了生命主体,同1990年代的情感理论、后人类主义和赛博格主义一起对人文主体性进行了更新换代,反映了拉康的“大学话语”公式。巴迪欧、齐泽克和奈格里等人则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出发,倡导“歇斯底里话语”下的行动主体,还揭示了主体化过程的心理和社会机制。周小仪教授理论功底深厚,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对各种主体性话语模式进行了细致探讨,从社会层面强调了其阶级根源,为人们应对全球化地缘政治和文化冲突提供了借鉴。
讲座最后,周教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答解,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气息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