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2025级新生见面会

  •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座谈会

  • “‘ 西方文论关键词’ 重点专栏与外国文学研究的当代使命” 高端学术论坛

  • 杭州师范大学名誉教授聘任仪式暨中国—加勒比青年发展与合作交流会首场活动

  • 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要闻
调研交流促发展——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调研学习
发布日期:2025-10-27 16:35:31  发布者:段庆万

为精准谋划“十五五”事业发展,学习交流兄弟院校先进经验,2025年10月24日上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袁智杰、党委副书记娄丹华、副院长孙崇飞等一行6人,专程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调研学习。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费沂涛、党委副书记王作茂、副院长邢加新及相关负责人热情接待,双方围绕调研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调研伊始,袁智杰书记一行在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教师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史料实物与沉浸式展陈,调研团队深刻感悟了“尊师重教”的深厚文化底蕴,为本次学习交流奠定了思想与文化基础。

图片1

随后,双方在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会议室开展座谈交流。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费沂涛代表学院对杭师大外国语学院调研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院党委书记袁智杰详细介绍了杭州师范大学及外国语学院的相关情况。费沂涛书记代表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点介绍了学校及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与相关做法。

图片2


  曲阜师大外院副院长邢加新指出,学院始终将学生成长与学风建设作为工作核心,“学风是实的,升学是学风建设好了的必然结果”。曲阜师大外院党委副书记王作茂重点介绍了其针对大学四个年级的不同教育重点创新实践,介绍了推行“四无课堂”(无用餐、无缺勤、无手机、无作弊)管理模式及大四专属备考空间设置搭建等特色做法。其2025届毕业生43.5%的升学率的亮眼成果,让调研团队深受启发

党委书记袁智杰对曲阜师大外院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此次调研收获巨大,曲阜师大外院扎实的学风建设、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全周期的升学就业服务,理念先进、举措扎实、成果丰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开端,两院能够进一步加强常态化交流,相互借鉴,携手共进。
   此次调研交流活动,不仅搭建了两校外国语学院沟通合作的桥梁,更加深了双方在外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相互了解,也为今后双方在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一致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携手推动外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要闻

调研交流促发展——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调研学习

段庆万 · 2025-10-27

为精准谋划“十五五”事业发展,学习交流兄弟院校先进经验,2025年10月24日上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袁智杰、党委副书记娄丹华、副院长孙崇飞等一行6人,专程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调研学习。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费沂涛、党委副书记王作茂、副院长邢加新及相关负责人热情接待,双方围绕调研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调研伊始,袁智杰书记一行在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教师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史料实物与沉浸式展陈,调研团队深刻感悟了“尊师重教”的深厚文化底蕴,为本次学习交流奠定了思想与文化基础。

图片1

随后,双方在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会议室开展座谈交流。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费沂涛代表学院对杭师大外国语学院调研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院党委书记袁智杰详细介绍了杭州师范大学及外国语学院的相关情况。费沂涛书记代表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点介绍了学校及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与相关做法。

图片2


  曲阜师大外院副院长邢加新指出,学院始终将学生成长与学风建设作为工作核心,“学风是实的,升学是学风建设好了的必然结果”。曲阜师大外院党委副书记王作茂重点介绍了其针对大学四个年级的不同教育重点创新实践,介绍了推行“四无课堂”(无用餐、无缺勤、无手机、无作弊)管理模式及大四专属备考空间设置搭建等特色做法。其2025届毕业生43.5%的升学率的亮眼成果,让调研团队深受启发

党委书记袁智杰对曲阜师大外院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此次调研收获巨大,曲阜师大外院扎实的学风建设、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全周期的升学就业服务,理念先进、举措扎实、成果丰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开端,两院能够进一步加强常态化交流,相互借鉴,携手共进。
   此次调研交流活动,不仅搭建了两校外国语学院沟通合作的桥梁,更加深了双方在外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相互了解,也为今后双方在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一致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携手推动外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