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语学院召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
- 外国语学院校友致远讲坛之 “青春加油站”张檑
- 原大学外语部副主任戎宏斌校友回外院交流
- 学院7名同学赴四川雷波县支教
- 外国语学院张志豪获评在杭高校反诈宣防校园行活
- 外院学子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斩获佳
- 无畏疫情,外国语学院师生奋勇逆行
- 外国语学院英语193团支部、20级英语笔译团支部
- 校党委副书记应飚到外国语学院宣讲党的十九届六
- 外国语学院王剑晖荣获杭州师范大学2021年“学生
- 2021级学生干部期末总结大会顺利召开,共迎新年
- 师说·海外研途 | 孙海龙老师带你走进韩国成均馆
- 外国语学院开展“数字解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外国语学院开展“敦雅书社走进丝路课堂”活动
- 外国语学院“菁烁”学生骨干领导力训练营顺利开
- 我院师生创作《觉新民:杭师大与中共早期党团建
- 外国语学院顺利举办“探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第
- 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
- 第四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类院校英语
-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永富参加我院经亨颐英语21
11月14日下午,我院在学术交流中心A-118进行了以“Language of Reading and the Art of Interpretation”为题的英语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殷企平教授主讲。
讲座伊始,殷教授以“spring”这一单词为例,指出了同学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常常会犯的错误——忽视了简单词语的深刻含义。他引用英国作家雪莱的名作“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进一步说明在理解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应注意单个词语的多种内涵。
其次,殷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英语阅读的门外汉(lay readers)与经验丰富的读者(veterans)在阅读时有什么区别”并与同学们进行了问答互动。在殷教授看来“lay readers”常常是在情感层面上对阅读内容作出回应,却并未真正理解;而“veterans”会在阅读时对文本内容、角色等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得出新的思考。
随后,殷教授从“Memory”、“Symbol”、“Pattern”三个角度展开叙述。“Memory”意指一般读者在阅读时常会对某些文本产生熟悉感却记不起来,专家却可以明确地指出它来自哪个文学片段。“Symbol”指我们往往具有用象征手法解释自己所处世界的倾向和偏好。“Pattern”则是提醒我们在阅读时要自觉思考文学作品中某一情节设置的真正目的。在讲解过程中,殷教授以《傲慢与偏见》为例,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最后,殷教授提出了“Quest”的概念。在殷教授看来每次阅读都是一场旅行,而旅行的过程就是在追求。追求的五个要素是追求者、目的地、一个追求的陈述理由、前进途中的考验与冒险以及你内心真正追求的理由。这真正的理由往往是对个人知识的渴望与向往。
高尔基道:“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与导师。”阅读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讲座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殷教授的讲解让我院学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同学们往后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殷企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