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要常抓不懈(思想纵横)
-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思想纵横)
- 人类在危机中真正认识自己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人民要论
-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人
- 在更高起点上坚定前行
- 人民日报评论员: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
- 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温
- 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 大家手笔:构建新发展格局须统筹发展和安全
- 有的放矢:积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 对外开放迎来新变化新机遇
- 思想纵横: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 人民日报社论: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 新知新觉:民法典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 积极推进共同扩大对外开放
- 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淬炼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大力弘扬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 思想纵横: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和基本遵循。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强调:“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将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可以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们党不仅把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理念来追求,而且把共同富裕作为实践要求来推进。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也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共同富裕不是绝对平均、同步富裕,而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底气。《建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的自信和自觉。
在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立足中国实际、着眼长远、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着力解决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大做优“蛋糕”,为分好“蛋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二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