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立春教授应邀为日本国立山口大学线上讲学
- 外国语学院院长周敏教授等参加全国美国文学研究
- 杭州师范大学环波罗的海国家研究中心第三届区域
- “《孙子兵法》研究与海外传播”座谈会在我院召
- 我院师生参加第七届国际批判性遗产研究协会双年
- 第五届“跨艺术/跨媒介研究国际研讨会”顺利召
- 金龙军老师在2024年浙江省数字赋能外语教学交流
- 英美文学研究所举办学术沙龙
- 林巍教授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
- 我院举办风从东方来:西方艺术中的“中国风”论
- 陈茂林教授应邀参加“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五
- 杭州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杭州文化国际传播与话
- 跨艺术诗学研讨会暨《语词博物馆》座谈会纪实
- 关于公布杭州文化国际传播与话语策略研究中心20
- 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子满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院长高永伟教授讲述外语专业学
- 社交媒体上新闻报道的读者介入话语分析 ——以
- 匈牙利科学院Peter Hajdu教授谈“比较困境中的
- 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董洪川教授应邀讲学
- 英美文学研究所举办“詹姆斯论屠格涅夫与现代小
1月9日下午,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胡克用应邀在我院举办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助力论文写作”的讲座。本次讲座围绕人工智能的概述、技术发展、实际运用以及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未来变革展开,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人工智能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胡教授首先从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讲起,阐明了人工智能是通过模拟人类智能活动来完成任务的技术,包括学习、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他强调,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生产力和知识创造的变革性工具。特别是在学术研究中,AI的引入能够极大地提升研究效率,缩短论文写作周期,且可以通过智能化辅助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深度。
在讲座中,胡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胡教授指出,随着算法不断优化和硬件性能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将越来越精确和高效,这对于科研人员在处理大量文献、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方面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在之后的环节中,胡教授详细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论文写作中的几种具体应用,结合实际案例为在场听众进行了演示,例如利用知网的AI学术研究助手进行高效的学术文献检索,教授介绍了该工具的快速检索功能,能够帮助学者迅速找到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文献综述的质量和深度,通过Scholarcy软件,研究者可以加速文献阅读和信息提取。尽管AI能够提供快速阅读和摘要提取功能,但胡教授提醒,论文写作仍需要研究者掌握逻辑性、关联性和结构的把控。
在讲座的最后,胡教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之间的关系。他指出,AI技术正逐渐改变教育和科研的传统模式,通过自动化工具、智能辅助等手段,学术写作与研究工作将更加高效。但他也强调,人工智能如同“双刃剑”,既带来便利,也可能带来挑战。过度依赖AI工具可能导致原创性不足、学术伦理问题的产生,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因此,教育者应引导学生理性使用AI工具,保持学术研究的核心价值和原创性。
胡教授的讲座为听众们打开了人工智能在学术领域应用的全新视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无疑将在未来的论文写作、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术界需要与时俱进,合理利用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但也应谨慎对待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