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我院成功举办“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

  • (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英语言文化比较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亚运国际播报团”高校征募首站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 外国文学理论及其“历史化”学术研讨会

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硕士生导师
孙崇飞 教授
发布日期:2021-05-20 09:19:39  发布者:李中华

lQDPJxbUZW6mUL7NDyrNC-Ow5jDg7UqjxCQDXQ5nLcCFAA_3043_3882

孙崇飞 教授


一、个人基本情况

孙崇飞(1985.08-),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杭州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

二、学术背景与经历

2005.09-2009.07就读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原泰山医学院),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9.09-2012.07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4.09-2017.07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12.07-2014.05任教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2017.09-2021.02任教于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导、副院长、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2021.04- 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

三、代表论著

1. 名动包含理论存在逻辑问题吗?[J]. 外国语, 2022(5).

2.汉语句构“以义统形”,印欧语句构“以形制义”——来自ERP的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3).

3.再论隐喻释义及其释义模式——认知神经科学视阈下隐喻释义模式的建构[J]. 外国语, 2016(6).(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7(4)全文转载)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五、主要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六、近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英汉语言单位“形-义”关系类型的神经认知研究,201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在研)。

2.基于ERP证据的汉英名词和动词分合关系研究,2017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已结题)。

3.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201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6(结题等级:优秀)。

七、主要获奖

2012年: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杭州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杭州师范大学“学术之星”。

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校长特别奖学金”、“优秀博士研究生”。

2016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钱杰西奖学金。

2017年:朱敬文特别奖学金。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2019年:山东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020年:山东财经大学科研贡献奖、山东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八、近年发表论文

1.名动包含理论存在逻辑问题吗?[J]. 外国语, 2022(5).

2.也谈英汉时空性特质差异[J]. 外语教学, 2021(4).

3. An ERP Study on Attraction Effects in Advanced L2 Learners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1(12).

4.汉语句构“以义统形”,印欧语句构“以形制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3).

5.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词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J]. 外语教学, 2018(3).

6.孙崇飞. 再论隐喻释义及其释义模式——认知神经科学视阈下隐喻释义模式的建构[J].《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7(4).

7.认知神经科学和汉语词类研究[J]. 外语学刊, 2017(3).

8.再论隐喻释义及其释义模式——认知神经科学视阈下隐喻释义模式的建构[J]. 外国语, 2016(6).

9.孙崇飞.《二语句子加工》介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4).         

10.名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四十年——兼谈英汉词类类型学对比研究[J]. 外语研究, 2016(4). (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11.孙崇飞、张辉. 再论体验认知教学模式[J]. 外语教学, 2015(2).(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12.手部动词“拿”义及其语义认知机制[J]. 外语研究, 2013(3).

13.隐喻释义及其释义模式[J]. 外国语, 2012(2).            

14.跨学科的语言磨蚀研究 [J]. 外语教学, 2012(2).

15.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互补与融合[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

16.语义原词、语义分词和语义嵌套[J]. 外语学刊, 2011(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6)全文转载)

17.语言磨蚀定义的哲学跨学科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 2011(6).

18.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跨学科研究视角[J]. 广西社会科学, 2011(10).


硕士生导师

孙崇飞 教授

李中华 · 2021-05-20

lQDPJxbUZW6mUL7NDyrNC-Ow5jDg7UqjxCQDXQ5nLcCFAA_3043_3882

孙崇飞 教授


一、个人基本情况

孙崇飞(1985.08-),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杭州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

二、学术背景与经历

2005.09-2009.07就读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原泰山医学院),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9.09-2012.07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4.09-2017.07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12.07-2014.05任教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2017.09-2021.02任教于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导、副院长、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2021.04- 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

三、代表论著

1. 名动包含理论存在逻辑问题吗?[J]. 外国语, 2022(5).

2.汉语句构“以义统形”,印欧语句构“以形制义”——来自ERP的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3).

3.再论隐喻释义及其释义模式——认知神经科学视阈下隐喻释义模式的建构[J]. 外国语, 2016(6).(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7(4)全文转载)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五、主要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六、近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英汉语言单位“形-义”关系类型的神经认知研究,201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在研)。

2.基于ERP证据的汉英名词和动词分合关系研究,2017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已结题)。

3.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201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6(结题等级:优秀)。

七、主要获奖

2012年: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杭州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杭州师范大学“学术之星”。

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校长特别奖学金”、“优秀博士研究生”。

2016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钱杰西奖学金。

2017年:朱敬文特别奖学金。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2019年:山东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020年:山东财经大学科研贡献奖、山东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八、近年发表论文

1.名动包含理论存在逻辑问题吗?[J]. 外国语, 2022(5).

2.也谈英汉时空性特质差异[J]. 外语教学, 2021(4).

3. An ERP Study on Attraction Effects in Advanced L2 Learners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1(12).

4.汉语句构“以义统形”,印欧语句构“以形制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3).

5.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词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J]. 外语教学, 2018(3).

6.孙崇飞. 再论隐喻释义及其释义模式——认知神经科学视阈下隐喻释义模式的建构[J].《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7(4).

7.认知神经科学和汉语词类研究[J]. 外语学刊, 2017(3).

8.再论隐喻释义及其释义模式——认知神经科学视阈下隐喻释义模式的建构[J]. 外国语, 2016(6).

9.孙崇飞.《二语句子加工》介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4).         

10.名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四十年——兼谈英汉词类类型学对比研究[J]. 外语研究, 2016(4). (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11.孙崇飞、张辉. 再论体验认知教学模式[J]. 外语教学, 2015(2).(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12.手部动词“拿”义及其语义认知机制[J]. 外语研究, 2013(3).

13.隐喻释义及其释义模式[J]. 外国语, 2012(2).            

14.跨学科的语言磨蚀研究 [J]. 外语教学, 2012(2).

15.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互补与融合[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

16.语义原词、语义分词和语义嵌套[J]. 外语学刊, 2011(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6)全文转载)

17.语言磨蚀定义的哲学跨学科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 2011(6).

18.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跨学科研究视角[J]. 广西社会科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