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名誉教授聘任仪式暨中国—加勒比青年发展与合作交流会首场活动

  • 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

  • “区域国别研究:文学和文化的视角”论坛

  • 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硕士生导师
陈礼珍 教授
发布日期:2017-03-15 10:01:02  发布者:钟振国

clz

一、个人基本情况

陈礼珍,男,1981年生,江西萍乡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二、学术背景与经历

2002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5年——2011年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1年——至今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4年4月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三、代表论著

1.《文化、资产与社会流动:<远大前程>的财富观再批判》,《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

2.《瘟疫的隐喻:<路得>的自由主义批判》,《国外文学》2014年第3期;

3.《<路得>的启示:反浪漫化潮流与文化秩序重建》,《外国文学》2013年第6期;

4.《文学阐释与伦理思想体系建构:国内蒲柏研究学术史上的<蒲柏诗歌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6期;

5.《<北方和南方>的性别政治逻辑:功能性人物与女性发展空间的生成》,《国外文学》2012年第3期;

6.《21世纪以来国外盖斯凯尔研究的流变与发展》,《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3期;

7.《视线交织的圆形监狱:<妻子与女儿>的道德驱魔仪式》,《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

8.《社会空间分界的性别政治:<北方和南方>》性别力量背后的意识形态陷阱》,《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

9.《建构女性乌托邦的困境:<克兰福德镇>故事与话语的断裂》,《外国文学》2011年第2期;

10.《<克兰福德镇>的“雅致经济》,《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英语语言文学

五、主要研究方向

英国小说、叙事学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

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

现当代英国小说(合作授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合作授课)

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  “英国摄政时期历史小说叙事伦理研究”,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

2.  “盖斯凯尔小说叙事的两重性研究”,2015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主持;

3.  “英国摄政时期小说研究:叙事形式与伦理结构”,2014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项目一等资助;

4. “盖斯凯尔小说对维多利亚精神的传承与变革”,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持;

5. “现代化过程中盖斯凯尔的女性叙事研究”,2012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重点项目 ,主持;

6. “小说叙事中的文化动因研究”,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望道青年文科学者激励项目,主持;

7.“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参与,撰写约6万字;

8.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数据库(在线版/光盘版)”,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参与,撰写约3.8万字;

9.“人物对叙事的反作用:西方叙事学人物理论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排名第三;

10. “‘再现不可再现之物’:库切的小说创作观及其后现代语境”,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排名第三;

11.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趣味焦虑’”,2013年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排名第二。

八、主要科研荣誉与奖励

1. 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13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批准);

2. 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论文,2014年);

3. 杭州市社科联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三等奖(论文,2013年);

4. 北京大学2011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5.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年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

九、出版著作

1. 《盖斯凯尔小说中的维多利亚精神》,商务印书馆,2015年;

2. 《杯酒留痕》,译林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二人合译);

3. 《新趋势大学英语》听力教程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副主编)。

十、最近五年发表论文

1.《历史讽喻与伦理结构:<押沙龙与亚希多弗>的党派政治》,《外语教学》2015年第5期;

2. “Narrating Desire: Secrets and Disillusion in Cousin Phillis” in Evil and Its Variations in the Works of Elizabeth Gaskell. Ed. Mitsuharu Matsuoka. Osaka: Osaka Kyoiku Tosho, 2015. 345-359.

3. 《还儒归孔:张君劢和庞德的分歧与暗合》,《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3期,第二作者;

4.《想象的危险和欲望的压抑:<克兰福德镇>癔症与暗恐分析》,《外语学刊》 2015年第3期;

5. 《文化、资产与社会流动:<远大前程>的财富观再批判》,《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

6. 《蝎子和鸦片的政治讽喻:<玛丽·巴顿>的殖民与阶级隐喻话语》,《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7. 《欲望·性别·重复:<克兰福德镇>的叙事驱动力量 》,《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第6期;

8. 《瘟疫的隐喻:<路得>的自由主义批判》,《国外文学》2014年第3期;

9. 《<爱丁堡评论>反浪漫主义潮流探源:文学期刊与文化领导权之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10.  《文化研究的想象陷阱:<路得>文献叙事与南丁格尔文化叙事考证研究》,《外国语文》 2014年第2期;

11.《<克兰福德镇>流言的政治符码:英国侵藏活动在19世纪中期的文学先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12. 《兼听则明:庞德和杨凤岐的儒学政治化争论与情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二作者;

13. 《文学阐释与伦理思想体系建构:国内蒲柏研究学术史上的<蒲柏诗歌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6期;

14.《<路得>的启示:反浪漫化潮流与文化秩序重建》,《外国文学》2013年第6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

15. 《作为文化塑形力量的浪子:<克兰福德镇>的帝国图景分析》,《外语教学》2013年第6期;

16.《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重新崛起》,《外国文学动态》2013年第2期;

17.《“文学与机器”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2012年第6期;

18.《<北方和南方>的性别政治逻辑:功能性人物与女性发展空间的生成》,《国外文学》2012年第3期;

19.《21世纪以来国外盖斯凯尔研究的流变与发展》,《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3期;

20.《视线交织的圆形监狱:<妻子与女儿>的道德驱魔仪式》,《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

21.《社会空间分界的性别政治:<北方和南方>性别力量背后的意识形态陷阱》,《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

22.《出版形式与讲述模式的错位:论盖斯凯尔的<克兰福德镇>》,《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第11期;

23.《建构女性乌托邦的困境:<克兰福德镇>故事与话语的断裂》,《外国文学》2011年第2期;

24.《<克兰福德镇的“雅致经济”》,《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硕士生导师

陈礼珍 教授

· 2017-03-15

clz

一、个人基本情况

陈礼珍,男,1981年生,江西萍乡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二、学术背景与经历

2002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5年——2011年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1年——至今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4年4月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三、代表论著

1.《文化、资产与社会流动:<远大前程>的财富观再批判》,《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

2.《瘟疫的隐喻:<路得>的自由主义批判》,《国外文学》2014年第3期;

3.《<路得>的启示:反浪漫化潮流与文化秩序重建》,《外国文学》2013年第6期;

4.《文学阐释与伦理思想体系建构:国内蒲柏研究学术史上的<蒲柏诗歌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6期;

5.《<北方和南方>的性别政治逻辑:功能性人物与女性发展空间的生成》,《国外文学》2012年第3期;

6.《21世纪以来国外盖斯凯尔研究的流变与发展》,《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3期;

7.《视线交织的圆形监狱:<妻子与女儿>的道德驱魔仪式》,《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

8.《社会空间分界的性别政治:<北方和南方>》性别力量背后的意识形态陷阱》,《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

9.《建构女性乌托邦的困境:<克兰福德镇>故事与话语的断裂》,《外国文学》2011年第2期;

10.《<克兰福德镇>的“雅致经济》,《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英语语言文学

五、主要研究方向

英国小说、叙事学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

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

现当代英国小说(合作授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合作授课)

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  “英国摄政时期历史小说叙事伦理研究”,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

2.  “盖斯凯尔小说叙事的两重性研究”,2015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主持;

3.  “英国摄政时期小说研究:叙事形式与伦理结构”,2014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项目一等资助;

4. “盖斯凯尔小说对维多利亚精神的传承与变革”,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持;

5. “现代化过程中盖斯凯尔的女性叙事研究”,2012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重点项目 ,主持;

6. “小说叙事中的文化动因研究”,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望道青年文科学者激励项目,主持;

7.“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参与,撰写约6万字;

8.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数据库(在线版/光盘版)”,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参与,撰写约3.8万字;

9.“人物对叙事的反作用:西方叙事学人物理论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排名第三;

10. “‘再现不可再现之物’:库切的小说创作观及其后现代语境”,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排名第三;

11.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趣味焦虑’”,2013年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排名第二。

八、主要科研荣誉与奖励

1. 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13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批准);

2. 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论文,2014年);

3. 杭州市社科联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三等奖(论文,2013年);

4. 北京大学2011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5.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年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

九、出版著作

1. 《盖斯凯尔小说中的维多利亚精神》,商务印书馆,2015年;

2. 《杯酒留痕》,译林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二人合译);

3. 《新趋势大学英语》听力教程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副主编)。

十、最近五年发表论文

1.《历史讽喻与伦理结构:<押沙龙与亚希多弗>的党派政治》,《外语教学》2015年第5期;

2. “Narrating Desire: Secrets and Disillusion in Cousin Phillis” in Evil and Its Variations in the Works of Elizabeth Gaskell. Ed. Mitsuharu Matsuoka. Osaka: Osaka Kyoiku Tosho, 2015. 345-359.

3. 《还儒归孔:张君劢和庞德的分歧与暗合》,《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3期,第二作者;

4.《想象的危险和欲望的压抑:<克兰福德镇>癔症与暗恐分析》,《外语学刊》 2015年第3期;

5. 《文化、资产与社会流动:<远大前程>的财富观再批判》,《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

6. 《蝎子和鸦片的政治讽喻:<玛丽·巴顿>的殖民与阶级隐喻话语》,《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7. 《欲望·性别·重复:<克兰福德镇>的叙事驱动力量 》,《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第6期;

8. 《瘟疫的隐喻:<路得>的自由主义批判》,《国外文学》2014年第3期;

9. 《<爱丁堡评论>反浪漫主义潮流探源:文学期刊与文化领导权之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10.  《文化研究的想象陷阱:<路得>文献叙事与南丁格尔文化叙事考证研究》,《外国语文》 2014年第2期;

11.《<克兰福德镇>流言的政治符码:英国侵藏活动在19世纪中期的文学先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12. 《兼听则明:庞德和杨凤岐的儒学政治化争论与情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二作者;

13. 《文学阐释与伦理思想体系建构:国内蒲柏研究学术史上的<蒲柏诗歌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6期;

14.《<路得>的启示:反浪漫化潮流与文化秩序重建》,《外国文学》2013年第6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

15. 《作为文化塑形力量的浪子:<克兰福德镇>的帝国图景分析》,《外语教学》2013年第6期;

16.《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重新崛起》,《外国文学动态》2013年第2期;

17.《“文学与机器”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2012年第6期;

18.《<北方和南方>的性别政治逻辑:功能性人物与女性发展空间的生成》,《国外文学》2012年第3期;

19.《21世纪以来国外盖斯凯尔研究的流变与发展》,《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3期;

20.《视线交织的圆形监狱:<妻子与女儿>的道德驱魔仪式》,《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

21.《社会空间分界的性别政治:<北方和南方>性别力量背后的意识形态陷阱》,《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

22.《出版形式与讲述模式的错位:论盖斯凯尔的<克兰福德镇>》,《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第11期;

23.《建构女性乌托邦的困境:<克兰福德镇>故事与话语的断裂》,《外国文学》2011年第2期;

24.《<克兰福德镇的“雅致经济”》,《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