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

  • “区域国别研究:文学和文化的视角”论坛

  • 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2024级本科生外“新”人见面会

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硕士生导师
陈静 副教授
发布日期:2017-03-20 13:38:45  发布者:钟振国

陈静1

 陈静 副教授

 

一、个人基本情况

  陈静,女,博士,副教授,当代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杭州市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次。国际语用学协会(IPrA)会员、美国语用学会(AMPRA)会员、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IAICS)和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CAFIC)会员。

二、学术背景与经历

学习简历:1996年— 2000年在杭州师范学院学习,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 200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 2010年在浙江大学学习,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0年至今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担任教学工作。2008年10月— 2009年12月在香港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系访学,担任研究助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学习,担任访问学者。

三、代表论著

1. 论文:Topic expression, information saliency and anaphora resolution,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年9月。(SSCI、A&HCI收录)

2. 论文:Aspects of pragmatic referentiality,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年3月。(SSCI、A&HCI收录)

3.论文:Less well-behaved pronouns: Singular they in English and plural ta it/he/she in Chinese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年1月。(SSCI、A&HCI收录)

4. 论文:《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外国语》,2009年3月。(CSSCI收录)

5.译著:《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6.专著:《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五、主要研究方向

当代语言学研究(普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

英汉语对比研究

英语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

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

跨文化交际

功能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话语分析

社会语言学

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延指现象的语用认知机制研究”(2012.1—2016.5)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

2. “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2012.7—2013.1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负责人。

3. “大数据下的学术程式语英汉对比研究”(2017.7—20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

4. “基于语料库的学术程式语建构及其语篇的英汉对比研究”(2018.7—2021.12)国家社科项目,负责人。

八、主要科研获奖

2010年浙江大学胡百熙语言学奖一等奖

2011年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1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度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九、主要荣誉称号

2013年入选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13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

2013年入选杭州市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13年入选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次

2016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十、发表论文

1. 论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看语言的性别刻板印象》,《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

2. 论文:《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外国语》,2009年3月。

3. 论文:Discourse as Cultural Struggle, Discourse Studies,2009年8月。

4. 论文:Topic expression, information saliency and anaphora resolution,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年9月。

5. 论文:Aspects of pragmatic referentiality,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年3月。

6. 论文:Mental Spaces in Discourse and Interaction,Discourse Studies,2010年6月。

7. 论文:Fac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Discourse Studies,2010年10月。

8. 论文:Less well-behaved pronouns: Singular they in English and plural ta it/he/she in Chinese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年1月。

9. 论文:Current Trends in Diachronic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Discourse Studies,2011年6月。

10. 译著:《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11. 论文:Meaning, Discourse and Society, Discourse Studies, 2012年10月。

12. 专著:《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13. 论文:Discourse and Creativity, Discourse Studies, 2014年6月。

14. 论文:Review of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ragmatics, Discourse Studies, 2014年10月。

15. 论文:《ESP视角下的美术英语教学模式探究—基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2月。

16. 论文: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PR and TPRS in Short-Term Chinese Language Training at the Beginner Level, 2015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and Learning (ICMII 2015), 2016年3月。

17. 论文:《牛津语用学词典评介》,《当代语言学》,2016年4月。

18. 论文:Research Trends in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2016年8月。

19. 论文:《基于词汇的美术专业大学英语的教材评估—以<新世纪美术英语阅读教程>为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3月。

20. Internet Chinglish as a Manifestation of FLSL Learners’ Language and Conceptual Socialization, 2017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17年4月。

21. 论文:《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医患关系重构》,《知识文库》,2018年3月。

22. 论文:《论话语标记语“tell me about it”的语用功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3月。

23. 论文:《学术写作程式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知识文库》,2018年7月。

24. 教材:《艺术英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25. 论文:《认知视角下网络中式英语初探》,《海外英语》,2018年11月。

26. 论文:Formulaic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situation bound utterances in China’s EFL textbooks, 2019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19年1月。

27. 论文:Politeness Phenomena across Chinese Genres, Discourse and Communication, 2019年6月。

28. 论文:Doing Pragmatics Interculturally: Cognitive, Philosophical, and Sociopragmatic Perspectives.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2019年12月。


硕士生导师

陈静 副教授

钟振国 · 2017-03-20

陈静1

 陈静 副教授

 

一、个人基本情况

  陈静,女,博士,副教授,当代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杭州市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次。国际语用学协会(IPrA)会员、美国语用学会(AMPRA)会员、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IAICS)和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CAFIC)会员。

二、学术背景与经历

学习简历:1996年— 2000年在杭州师范学院学习,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 200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 2010年在浙江大学学习,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0年至今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担任教学工作。2008年10月— 2009年12月在香港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系访学,担任研究助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学习,担任访问学者。

三、代表论著

1. 论文:Topic expression, information saliency and anaphora resolution,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年9月。(SSCI、A&HCI收录)

2. 论文:Aspects of pragmatic referentiality,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年3月。(SSCI、A&HCI收录)

3.论文:Less well-behaved pronouns: Singular they in English and plural ta it/he/she in Chinese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年1月。(SSCI、A&HCI收录)

4. 论文:《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外国语》,2009年3月。(CSSCI收录)

5.译著:《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6.专著:《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五、主要研究方向

当代语言学研究(普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

英汉语对比研究

英语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

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

跨文化交际

功能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话语分析

社会语言学

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延指现象的语用认知机制研究”(2012.1—2016.5)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

2. “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2012.7—2013.1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负责人。

3. “大数据下的学术程式语英汉对比研究”(2017.7—20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

4. “基于语料库的学术程式语建构及其语篇的英汉对比研究”(2018.7—2021.12)国家社科项目,负责人。

八、主要科研获奖

2010年浙江大学胡百熙语言学奖一等奖

2011年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1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度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九、主要荣誉称号

2013年入选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13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

2013年入选杭州市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13年入选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次

2016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十、发表论文

1. 论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看语言的性别刻板印象》,《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

2. 论文:《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外国语》,2009年3月。

3. 论文:Discourse as Cultural Struggle, Discourse Studies,2009年8月。

4. 论文:Topic expression, information saliency and anaphora resolution,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年9月。

5. 论文:Aspects of pragmatic referentiality,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年3月。

6. 论文:Mental Spaces in Discourse and Interaction,Discourse Studies,2010年6月。

7. 论文:Fac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Discourse Studies,2010年10月。

8. 论文:Less well-behaved pronouns: Singular they in English and plural ta it/he/she in Chinese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年1月。

9. 论文:Current Trends in Diachronic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Discourse Studies,2011年6月。

10. 译著:《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11. 论文:Meaning, Discourse and Society, Discourse Studies, 2012年10月。

12. 专著:《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13. 论文:Discourse and Creativity, Discourse Studies, 2014年6月。

14. 论文:Review of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ragmatics, Discourse Studies, 2014年10月。

15. 论文:《ESP视角下的美术英语教学模式探究—基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2月。

16. 论文: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PR and TPRS in Short-Term Chinese Language Training at the Beginner Level, 2015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and Learning (ICMII 2015), 2016年3月。

17. 论文:《牛津语用学词典评介》,《当代语言学》,2016年4月。

18. 论文:Research Trends in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2016年8月。

19. 论文:《基于词汇的美术专业大学英语的教材评估—以<新世纪美术英语阅读教程>为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3月。

20. Internet Chinglish as a Manifestation of FLSL Learners’ Language and Conceptual Socialization, 2017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17年4月。

21. 论文:《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医患关系重构》,《知识文库》,2018年3月。

22. 论文:《论话语标记语“tell me about it”的语用功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3月。

23. 论文:《学术写作程式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知识文库》,2018年7月。

24. 教材:《艺术英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25. 论文:《认知视角下网络中式英语初探》,《海外英语》,2018年11月。

26. 论文:Formulaic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situation bound utterances in China’s EFL textbooks, 2019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19年1月。

27. 论文:Politeness Phenomena across Chinese Genres, Discourse and Communication, 2019年6月。

28. 论文:Doing Pragmatics Interculturally: Cognitive, Philosophical, and Sociopragmatic Perspectives.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