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基本情况
应璎,女,1975年生,浙江宁波人,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语教授。
二、学术背景与经历
199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14年— 2015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2014年—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三、代表论文
《现代化进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机:乔治•吉辛作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四、所在硕士学位点
英语语言文学,
五、主要研究方向
英国小说与文化,英语语言史
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
英语语言史
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英国维多利亚后期小说中的语言危机意识,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主持在研)
2. 现代化进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机:乔治•吉辛作品研究,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完成)
3.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参与)
4. 威廉•莫里斯艺术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献译介与理论阐释,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参与)
5.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文学中的社会变迁主题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排名第三)
6.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研究,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排名第五)
7. 英国文学中的“趣味”理论变迁研究,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排名第四)
8. 奥威尔批评的思想史语境阐释,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排名第四)
八、主要科研获奖
1. 2013年浙江省第一届外国文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2. 2012年杭州市外文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九、出版著作
《现代化进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机:乔治•吉辛作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独著)
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
1.《主人公缘何无名?——<阿斯彭文稿>对现代文化产业的道德叩问》,《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1期。(第一作者)
2. 《生活首先必须关注心智——<瑟尔萨>中的文化之旅》,《外国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独著)
3. 《解脱还是超越——论<四季随笔>中的作家文化角色》,《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25辑,2016年11月。(独著)
4. “The Reception of George Gissing in China”, English Literature in Transition 1880-1920,58(2),2015.(独著)
5. 《丧钟为谁而鸣――<新格拉布街>中教堂钟声的文化象征》,《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20辑,2014年5月。(独著)
6. 《<新格拉布街>》中“雾”的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1期。(独著)
7.《<四季随笔>中的生态焦虑》,《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