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我院成功举办“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工作   先进事迹
“师德颂 红烛情”—— 向优秀校友陈莹丽、方叶平两位校友感人事迹学习
发布日期:2017-07-30 13:32:57  发布者:娄丹华

7月2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对乐清市90后乡村女教师陈莹丽的先进事迹作出批示。他指出,陈莹丽虽然是一位年轻的老师,但她用有限的生命阐释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让人肃然起敬。希望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陈莹丽老师的先进事迹,用实际行动弘扬她爱岗敬业、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学习优秀校友陈莹丽、方叶平事迹”座谈会


连日来,我校通过举行“学习优秀校友陈莹丽、方叶平事迹”座谈会,向在校师生和校友发出《向陈莹丽学习倡议书》,与浙江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合作开展网络直播、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向全社会全面展示陈莹丽校友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品质,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车俊关于我校优秀校友陈莹丽的批示精神。

在各类座谈会上,政治与社会学院、人文学院、教育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师生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陈莹丽生活照


陈莹丽的班主任、政治与社会学院龚上华老师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他建议设立“最美师者”荣誉称号授予两位优秀校友,并指出“在学习两位校友对职业的坚守精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探寻我们培养这样一批优秀人才的主要做法和运行机制,为培养更多的具有高尚师德师风的优秀人才助力。”


回忆起往日和方叶平探讨和排演校园戏剧的点滴,人文学院黄岳杰老师几度哽咽,“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有一段时间内,整个人感觉坍塌了,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们应该去弘扬他们敬业爱岗的精神,但是我们首先要对这些生命的逝去表示哀痛。”

方叶平肖像

“师德师风作为行为准则,要去遵守;作为道德习惯,要去发扬并传承。”人文学院丁贤勇老师指出:“我们要做的,是将陈莹丽、方叶平两位优秀毕业生的感人精神,提炼、升华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发扬传承。关键是要将这种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作为教师,我认为要做到两点。一是如何敬业爱岗讲奉献做好自己,二是如何关爱学生重育人教好学生。” 


教育学院副院长严从根认为:“道德可分为基准道德和高标道德。陈莹丽的行为是一种高标的道德行为。在现今这个社会,这种高标的道德行为显得尤为凸现和重要。我们学习陈莹丽,就要学习这种自我追求,把高标道德追求作为一种人生意义追求,在人生意义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


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德芳也谈到:“杭师大既为拥有这样忠于自己岗位,热爱自己事业的优秀校友而荣耀,也为青年才俊的离去而惋惜。”他同时指出:“两位优秀校友以个体的实际行动印证了杭州师范大学‘勤慎诚恕’的校训精神,诠释了杭州师范大学百年教书育人的传统与品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深挖杭州师范大学精神内核,兼顾历史与现实,兼顾静态与动态,兼顾物质与精神,大力推进杭师大的文化建设。让杭师大精神折射在在点滴细微处,内化到行为举止中。让每一位杭师大人在文化的浸润中追求人生之幸福,大学之发展,社会之担当。”


政治与社会学院张孝廷老师在发言中谈到:“我院校友陈莹丽的事迹被广泛报道以后,在社会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在为她短暂的生命扼腕痛惜的同时,也为她不计个人得失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在我们讨论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时候,陈莹丽同学引发我们思考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陈莹丽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是她个人现象,还是杭州师范大学校友的普遍现象?

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原动力来源哪里?

三、职业奉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余龙进谈到陈莹丽、方叶平两位校友有共同的志向,就是第一志愿报考师范专业,他说:“最美现象出在浙江,最美教师出在杭师大,这体现了杭师大重视师德育人,重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浸润教育。大学教师更加发挥师德的榜样示范作用,用人格塑造人格,用灵魂引领灵魂,更加注重我校师范生师德和师能同步培养,加强高校教师育人的评价导向。”

理学院副院长叶立军老师也谈到,“这几年我校师范生实习,广受中小学欢迎。关键是我们加强学科教育,‘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培养学生对教学的热爱,加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浸润作用。”

大学同班同学刘凤凰记忆中的陈莹丽是个爱笑、幽默的女孩,对于自己热爱的事,再苦再累,她也无怨无悔、执着付出。“知道她离开的消息时,我们都是无比地惊讶和难过,但同时,更多的是对她的一种敬佩,因为她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她最热爱的教学事业,这也算是一种坚守的幸福吧。”

思政专业2014级同学何丽和陈莹丽并没有直接接触,了解到学姐的事迹后,她感触颇多,“我和同学也就学姐的事迹讨论过,我们设想若自己不幸身患重病,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会如何度过?我们想到了父母、想到了朋友、想到了自己未尽的心愿,但无论如何也无法像学姐那样,想到自己的工作,想到自己的学生。我想,那是因为学姐将教师这份职业真正当成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把教书育人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与会人员围绕两位校友的感人事迹,从教师教育、师德教育、杭师大精神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并就“如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进行了讨论。


先进事迹

“师德颂 红烛情”—— 向优秀校友陈莹丽、方叶平两位校友感人事迹学习

娄丹华 · 2017-07-30

7月2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对乐清市90后乡村女教师陈莹丽的先进事迹作出批示。他指出,陈莹丽虽然是一位年轻的老师,但她用有限的生命阐释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让人肃然起敬。希望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陈莹丽老师的先进事迹,用实际行动弘扬她爱岗敬业、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学习优秀校友陈莹丽、方叶平事迹”座谈会


连日来,我校通过举行“学习优秀校友陈莹丽、方叶平事迹”座谈会,向在校师生和校友发出《向陈莹丽学习倡议书》,与浙江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合作开展网络直播、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向全社会全面展示陈莹丽校友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品质,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车俊关于我校优秀校友陈莹丽的批示精神。

在各类座谈会上,政治与社会学院、人文学院、教育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师生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陈莹丽生活照


陈莹丽的班主任、政治与社会学院龚上华老师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他建议设立“最美师者”荣誉称号授予两位优秀校友,并指出“在学习两位校友对职业的坚守精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探寻我们培养这样一批优秀人才的主要做法和运行机制,为培养更多的具有高尚师德师风的优秀人才助力。”


回忆起往日和方叶平探讨和排演校园戏剧的点滴,人文学院黄岳杰老师几度哽咽,“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有一段时间内,整个人感觉坍塌了,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们应该去弘扬他们敬业爱岗的精神,但是我们首先要对这些生命的逝去表示哀痛。”

方叶平肖像

“师德师风作为行为准则,要去遵守;作为道德习惯,要去发扬并传承。”人文学院丁贤勇老师指出:“我们要做的,是将陈莹丽、方叶平两位优秀毕业生的感人精神,提炼、升华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发扬传承。关键是要将这种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作为教师,我认为要做到两点。一是如何敬业爱岗讲奉献做好自己,二是如何关爱学生重育人教好学生。” 


教育学院副院长严从根认为:“道德可分为基准道德和高标道德。陈莹丽的行为是一种高标的道德行为。在现今这个社会,这种高标的道德行为显得尤为凸现和重要。我们学习陈莹丽,就要学习这种自我追求,把高标道德追求作为一种人生意义追求,在人生意义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


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德芳也谈到:“杭师大既为拥有这样忠于自己岗位,热爱自己事业的优秀校友而荣耀,也为青年才俊的离去而惋惜。”他同时指出:“两位优秀校友以个体的实际行动印证了杭州师范大学‘勤慎诚恕’的校训精神,诠释了杭州师范大学百年教书育人的传统与品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深挖杭州师范大学精神内核,兼顾历史与现实,兼顾静态与动态,兼顾物质与精神,大力推进杭师大的文化建设。让杭师大精神折射在在点滴细微处,内化到行为举止中。让每一位杭师大人在文化的浸润中追求人生之幸福,大学之发展,社会之担当。”


政治与社会学院张孝廷老师在发言中谈到:“我院校友陈莹丽的事迹被广泛报道以后,在社会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在为她短暂的生命扼腕痛惜的同时,也为她不计个人得失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在我们讨论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时候,陈莹丽同学引发我们思考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陈莹丽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是她个人现象,还是杭州师范大学校友的普遍现象?

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原动力来源哪里?

三、职业奉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余龙进谈到陈莹丽、方叶平两位校友有共同的志向,就是第一志愿报考师范专业,他说:“最美现象出在浙江,最美教师出在杭师大,这体现了杭师大重视师德育人,重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浸润教育。大学教师更加发挥师德的榜样示范作用,用人格塑造人格,用灵魂引领灵魂,更加注重我校师范生师德和师能同步培养,加强高校教师育人的评价导向。”

理学院副院长叶立军老师也谈到,“这几年我校师范生实习,广受中小学欢迎。关键是我们加强学科教育,‘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培养学生对教学的热爱,加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浸润作用。”

大学同班同学刘凤凰记忆中的陈莹丽是个爱笑、幽默的女孩,对于自己热爱的事,再苦再累,她也无怨无悔、执着付出。“知道她离开的消息时,我们都是无比地惊讶和难过,但同时,更多的是对她的一种敬佩,因为她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她最热爱的教学事业,这也算是一种坚守的幸福吧。”

思政专业2014级同学何丽和陈莹丽并没有直接接触,了解到学姐的事迹后,她感触颇多,“我和同学也就学姐的事迹讨论过,我们设想若自己不幸身患重病,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会如何度过?我们想到了父母、想到了朋友、想到了自己未尽的心愿,但无论如何也无法像学姐那样,想到自己的工作,想到自己的学生。我想,那是因为学姐将教师这份职业真正当成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把教书育人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与会人员围绕两位校友的感人事迹,从教师教育、师德教育、杭师大精神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并就“如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