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2025级新生见面会

  •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座谈会

  • “‘ 西方文论关键词’ 重点专栏与外国文学研究的当代使命” 高端学术论坛

  • 杭州师范大学名誉教授聘任仪式暨中国—加勒比青年发展与合作交流会首场活动

  • 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

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之窗   校友活动
三十载弦歌不辍,青春未散场:杭师大95英语班校友毕业30周年返校团聚
发布日期:2025-08-25 14:10:33  发布者:王越

    八月的杭城,杨柳依依,蝉鸣依旧。8月19日,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师生活动中心内,一场跨越三十载光阴的温情重逢在此上演。外国语学院95级英语班的22位校友与3位教师——班主任程亮老师、任课老师管南异、古良老师——欢聚一堂,共赴“再聚首30年”的青春之约,重温同窗岁月,共叙师生情谊


“KT板上的约定”:时光重启,师恩难忘

午后,博雅苑大堂内暖意融融。签到桌上,30个精心准备的纪念包整齐排列,由KT板拼接而成的“再聚首30年”主题背景板格外醒目,瞬间将校友们的思绪拉回那个青葱年代。随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陆续出现,现场爆发出阵阵惊喜的欢呼与热烈的拥抱,三十年的时空距离在这一刻被彻底消融。

微信图片_20250822104212


活动伊始,当班主任程亮老师走上讲台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望着台下既熟悉又略带陌生的面孔,鬓角已染霜的程老师声音微颤,满是动容:“你们是我做班主任带过的第二届学生,今天,我要说,你们也是让我觉得最温暖、最幸福的一届!”他分享道,今年六月远赴新疆旅行时,第一届学生曾为他准备了惊喜;而八月,他又意外地收到了95英语班全体同学的诚挚邀请。“30年不是距离,是刻在骨血里的惦记。”程老师激动地说,“这就是当老师的福气啊——你们总在我们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现,带来最深的感动。”真挚的话语引发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师生情谊在这一刻升华。

随后的“我的30年”分享环节,校友们依次走上讲台,讲述各自的人生故事。有人回忆起在乡村中学用一台旧收音机带领学生收听VOA的奋斗岁月;有人则现场播放了家人录制的“家属祝福视频”,视频中的家人笑言:“30年了,我还是羡慕你能和这群老同学一起吃饭。”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串联起每个人三十年来的风雨历程与人生华彩。

“杨柳下的旧影”:青春巡礼,记忆寻踪

傍晚时分,校友们沿着仓前校区的杨柳堤悠然漫步。尽管当年的杭师院旧貌已换新颜,但那份根植于心的归属感从未改变。在外语学院走廊的“记忆墙”前,大家驻足良久,墙上悬挂的历届校友合影,无声地诉说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一代代杭师大人的薪火相传。

当一行人推开19号楼401教室的门时,时空仿佛发生了奇妙的折叠。课桌上,一张张写着“郑红群”“王小莲”“朱惠芳”等名字的签到卡,按照当年的座位次序静静伫立。校友们纷纷寻找自己的名字,坐回当年的位置,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书声琅琅的课堂。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三十年间的老照片,瞬间点燃了大家的记忆:“这张是1996年春天去太子湾春游,穿红裙子的是凌云!”“毕业前夕大家抢着和管南异老师合影,我为了抢先差点掉到池塘里!”欢声笑语中,青春的影像清晰如昨。最令人动容的“音频猜人”环节,一段段没有署名的语音播放,大家总能异口同声地喊出彼此的名字,这份历经岁月淬炼的默契,正是同窗情谊最深刻的见证。

微信图片_20250822104156




“石阶上的30年”:复刻旧影,青春未散

暮色渐浓,外语学院前的石阶成了最温情的舞台。背景是灯火通明的现代教学楼,左侧垂柳依依,右侧绿树成荫,与三十年前的校园景象颇有几分神似。22位校友按照当年毕业照的站位分四排站定,手持“再聚首30年”的KT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50822104202

    “茄子!”当快门按下的瞬间,有人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当年的“暗号”。照片里,紫色Polo衫的身影与石阶上的绿意交织,眼角眉梢藏不住的笑意,共同构成了一幅跨越三十年的青春画卷。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合影复刻,更是一场庄重而浪漫的青春仪式,宣告着“这不是‘再聚首’,而是‘从未散场’”。

微信图片_20250822104235


三十载光阴,足以让青涩少年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父亲、母亲、校长、特级教师;三十载光阴,却也让一份同窗情谊,沉淀为“不必刻意维系,见面依然亲切”的默契与温暖。正如校友章燕萍在纪念册上所写:“我们曾一起背‘Time is money’,但今天才懂,最珍贵的不是时间,是和你一起走过的30年——杨柳留韵,青春未散。”

此次重逢,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崭新的起点。校友们约定,五年、十年后,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声“95英语”的呼唤,大家必将带着岁月沉淀的故事与不变的少年心,再次奔赴而来,共续这份永恒的青春情谊。


校友活动

三十载弦歌不辍,青春未散场:杭师大95英语班校友毕业30周年返校团聚

王越 · 2025-08-25

    八月的杭城,杨柳依依,蝉鸣依旧。8月19日,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师生活动中心内,一场跨越三十载光阴的温情重逢在此上演。外国语学院95级英语班的22位校友与3位教师——班主任程亮老师、任课老师管南异、古良老师——欢聚一堂,共赴“再聚首30年”的青春之约,重温同窗岁月,共叙师生情谊


“KT板上的约定”:时光重启,师恩难忘

午后,博雅苑大堂内暖意融融。签到桌上,30个精心准备的纪念包整齐排列,由KT板拼接而成的“再聚首30年”主题背景板格外醒目,瞬间将校友们的思绪拉回那个青葱年代。随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陆续出现,现场爆发出阵阵惊喜的欢呼与热烈的拥抱,三十年的时空距离在这一刻被彻底消融。

微信图片_20250822104212


活动伊始,当班主任程亮老师走上讲台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望着台下既熟悉又略带陌生的面孔,鬓角已染霜的程老师声音微颤,满是动容:“你们是我做班主任带过的第二届学生,今天,我要说,你们也是让我觉得最温暖、最幸福的一届!”他分享道,今年六月远赴新疆旅行时,第一届学生曾为他准备了惊喜;而八月,他又意外地收到了95英语班全体同学的诚挚邀请。“30年不是距离,是刻在骨血里的惦记。”程老师激动地说,“这就是当老师的福气啊——你们总在我们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现,带来最深的感动。”真挚的话语引发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师生情谊在这一刻升华。

随后的“我的30年”分享环节,校友们依次走上讲台,讲述各自的人生故事。有人回忆起在乡村中学用一台旧收音机带领学生收听VOA的奋斗岁月;有人则现场播放了家人录制的“家属祝福视频”,视频中的家人笑言:“30年了,我还是羡慕你能和这群老同学一起吃饭。”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串联起每个人三十年来的风雨历程与人生华彩。

“杨柳下的旧影”:青春巡礼,记忆寻踪

傍晚时分,校友们沿着仓前校区的杨柳堤悠然漫步。尽管当年的杭师院旧貌已换新颜,但那份根植于心的归属感从未改变。在外语学院走廊的“记忆墙”前,大家驻足良久,墙上悬挂的历届校友合影,无声地诉说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一代代杭师大人的薪火相传。

当一行人推开19号楼401教室的门时,时空仿佛发生了奇妙的折叠。课桌上,一张张写着“郑红群”“王小莲”“朱惠芳”等名字的签到卡,按照当年的座位次序静静伫立。校友们纷纷寻找自己的名字,坐回当年的位置,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书声琅琅的课堂。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三十年间的老照片,瞬间点燃了大家的记忆:“这张是1996年春天去太子湾春游,穿红裙子的是凌云!”“毕业前夕大家抢着和管南异老师合影,我为了抢先差点掉到池塘里!”欢声笑语中,青春的影像清晰如昨。最令人动容的“音频猜人”环节,一段段没有署名的语音播放,大家总能异口同声地喊出彼此的名字,这份历经岁月淬炼的默契,正是同窗情谊最深刻的见证。

微信图片_20250822104156




“石阶上的30年”:复刻旧影,青春未散

暮色渐浓,外语学院前的石阶成了最温情的舞台。背景是灯火通明的现代教学楼,左侧垂柳依依,右侧绿树成荫,与三十年前的校园景象颇有几分神似。22位校友按照当年毕业照的站位分四排站定,手持“再聚首30年”的KT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50822104202

    “茄子!”当快门按下的瞬间,有人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当年的“暗号”。照片里,紫色Polo衫的身影与石阶上的绿意交织,眼角眉梢藏不住的笑意,共同构成了一幅跨越三十年的青春画卷。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合影复刻,更是一场庄重而浪漫的青春仪式,宣告着“这不是‘再聚首’,而是‘从未散场’”。

微信图片_20250822104235


三十载光阴,足以让青涩少年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父亲、母亲、校长、特级教师;三十载光阴,却也让一份同窗情谊,沉淀为“不必刻意维系,见面依然亲切”的默契与温暖。正如校友章燕萍在纪念册上所写:“我们曾一起背‘Time is money’,但今天才懂,最珍贵的不是时间,是和你一起走过的30年——杨柳留韵,青春未散。”

此次重逢,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崭新的起点。校友们约定,五年、十年后,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声“95英语”的呼唤,大家必将带着岁月沉淀的故事与不变的少年心,再次奔赴而来,共续这份永恒的青春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