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雅书社——经典阅读系列之一:阅读《傲慢与偏
- 周敏教授主讲英美文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 我院张一凡同学在第25届“21世纪·可口可乐杯”
- 外国语学院开展教职工迎送暨高层次人才中秋茶话
- 我校殷企平教授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
- 我院召开新学期党支部书记会议
- 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召开“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
- 我院欧荣教授应邀参加2020长三角欧美同学会服务
- 我院欧荣教授受邀参加杭州市“十四五”发展规划
- 我院殷企平老师与陈忆玮老师分获2020年度“杭州
- 我院杰出校友邱锋女士获得外国语学院第三届“文
- 我院杰出校友邱锋女士为新生开讲始业教育第一课
-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
- 外国语学院2020级迎新工作圆满完成!
- 我院教工党员积极参加迎接新生工作
- 外国语学院召开会议部署新学期工作
- 跨境电商团队在第六届全国外语微课大赛中斩获佳
- 我院教师参加“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启动仪式
- 我院杭州市咨询委委托课题项目团队前往杭州三大
- 校领导应飚、黄兆信一行来我院调研工作
2020年9月30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研究员周敏教授应邀主讲学术沙龙,为我院师生作了主题为“人机共同体想象:以《像我一样的机器》为例”的讲座。本次讲座也是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敦雅书社“普通读者”系列讲座的内容之一。
周敏教授的讲座围绕着人与机器人共存所带来的文化与伦理问题展开,重点分析了麦克尤恩的小说《像我一样的机器》 (Machines Like Me, 2019)。讲座伊始,周敏教授首先提出了人机共同体的概念和其内含的问题:在人机共存的情况下,这些有思想、有情感的机器人是否会使人类的共同体构成产生变化,以及人与其创造的机器人能否和平相处、机器人本身能否成为道德主体并承担伦理责任。她认为麦克尤恩的作品给出了以上问题的想象性答案。
周老师主要从三个角度、结合小说的核心事件——人机三角恋,论述了人机共同体所面临的困境:人机共同体的理解缺位,人机共同体的结构矛盾,和人机共同体的伦理向度。在麦克尤恩看来,机器人尽管十分聪明,却不能理解人类道德。对于人而言,机器人只是客体和他者,不具有与人对等的主体地位,遑论同情性理解,这就导致了人机共同体的理解缺位。至于人机共同体的结构矛盾,周老师追溯共同体(community)的拉丁语词汇(communitas),其词根“munus”的含义是“岗位”,内含“责任和义务”之意,即共同体由拥有职责和义务的个体构成,个体自主性的牺牲和回赠是成为共同体的必要条件。而在人机共同体中,人类和机器并不处在同样的主体性位置之上,小说中的人物亚当、查理和米兰达之间的共同体也因此毁灭。人机共同体的伦理向度旨在探讨,人类创造机器人的初衷是为渴望一个更好的自我(self),同时又对拥有更高智识的机器人心生恐惧。创造者图灵认为亚当是具有自我意识和情感的生命,对人工智能怀有乐观想象。但查理并未给予亚当所应得的平等对待,而是将他看作属于自己的物。查理的态度引发了对机器人是否拥有自我,到底从何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人的思考。
讲座的最后,在场师生积极参与研讨,周教授耐心地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就各种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场气氛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