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召开“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课题结项论
- 学院开展“院长书记班会课”主题教育活动
- 学院2022级本科生迎新工作圆满结束
- 学院举行2022级研究生新生开学第一课暨始业教育
- 我院学生深入浙江乡村,促非遗国际传播,展青春
- 学院召开新学期教职工大会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
- 校领导陈永富一行走访调研我院开学工作
- 学院成功举办第一届宏学青年学者论坛
- 学院与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
- 学院举办第三届“文化话语研究”高级研修班
- 我院举办第十二届暑期外国文学讲习班
- 学院举办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云夏令营”
- 学院赴海亮教育集团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
- 我院“丝路课堂”项目荣获“杭州网络公益萤火奖
- 我院敦雅书社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最美阅读团队”
- 学院成功举办第七届宏学师生学术论坛
- 我院教工第一支部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
- 我院教二支部获评校第四届“最强党支部”
- 学院举行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
- 我院日语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6月25日,外国语学院第七届宏学师生学术论坛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程巍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外文学会会长查明建教授,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原主任、黑龙江大学“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孙淑芳教授,以及我院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何畅教授、英语系副主任杨大然教授作主旨报告。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兆信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外国语学院周敏院长致欢迎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殷企平教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欧荣教授分别主持上午两个阶段的主旨报告,论坛由孙立春副院长主持。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300余名师生旁听了本次论坛。
程巍研究员作了题为《“铁幕”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报告。报告指出,1980年代,为了建立一种“去意识形态化”的文学理论,中国文艺界译介了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却没有意识到,这部出版于“铁幕垂下”之后的1949年、风行于麦卡锡主义时期的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实乃右派保守主义的冷战政治的一种文学意识形态,受到了美国冷战宣传机构的重视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大力资助。程巍研究院对文学及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有一种高度的敏感性,他的报告把大家带入了非常广阔的历史时空,引人深思。
查明建教授作了题为《比较文学目标与影响研究如何深化》的报告。查教授根据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提出了自己关于如何深化影响研究的思考,即从影响研究到“影响-接受研究”, 从“影响-接受研究”到互文关系研究,再从互文关系研究到世界性因素研究,最后到共同诗学的探寻。查教授的报告视野广阔,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开展可持续研究的范例。
罗林教授作了题为《外语学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报告,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对外语学科产生的巨大影响,辨析了区域研究、国别研究等概念,接着探讨了国别区域视角下的语言研究、文学研究以及文化研究,最后提出了关于外语学科边界及发展方向的思考。罗教授强调,培养外语人才的目标和定位应与时俱进,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现实需求。
孙淑芳教授作了题为《“语言个性”概念及其研究路径》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语言个性”概念的渊源和内涵,以及“语言个性”的研究路径。孙教授指出,“语言个性”共有5个研究路径,即“语言个性”结构模式研究、语言文化学视角、社会语言学视角、由静态转向动态的交际个性视角、语言肖像学视角。
何畅教授在题为《“言不由衷”的艾迪生:〈旁观者〉中的“趣味”观》的报告中,细致入微地解读了18世纪英国作家艾迪生的“趣味”观。通过对艾迪生言不由衷的言论之分析,何教授认为艾迪生的“趣味”观折射出英国中产阶层在阶级融合中谋求自身文化身份的复杂心态。
杨大然教授在题为《人类语言的基础共性及生成机制》的报告中,以生成语法为理论框架,从生成语法的核心思想、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人类语言的生成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了人类语言的共性,与孙淑芳教授的报告内容形成呼应。
当天下午,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研究所、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日本学研究所、韩国学研究所的师生们以研究所为单位,分别在线上或线下开展学术研讨,近百名师生分享了最新的学术成果,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高度评价了本次学术论坛,纷纷表示上午的主旨报告高屋建瓴,下午的所内研讨也极具启发意义,将进一步激发师生们的学术热情,产出更多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