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中国-加勒比文明互鉴论坛系列讲座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要闻
学院成功举办“中华学术外译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
发布日期:2022-05-19 15:25:00  发布者:高乾

5月15日,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中华学术外译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顺利举行。参加本次高端论坛并发表主旨报告的专家有:全国翻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研究员,全国翻译教指委原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研究员,全国翻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军峰教授,全国翻译教指委委员、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平编审,全国翻译教指委委员、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以及长江学者、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主任施旭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永富教授,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殷企平教授、科研处副处长陈礼珍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周敏教授等出席会议,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孙立春教授主持会议。本次论坛在腾讯会议平台举办,面向全国直播,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和教授500余人在云端参加了本次会议。

上午八点半,在陈永富副校长、周敏院长发表热情洋溢的开幕辞后,论坛正式拉开帷幕。许钧教授的《关于中国文学外译的几点思考》主旨发言为整个论坛奠定了全面宏大、高瞻远瞩的基调。他梳理了译学界普遍存在的有关中国文学外译的三种流行偏见:中国文学主动走出去,主动送出去没有必要;母语译成外语的质量不行,不会被人接受;中国文学外译一定要注重读者接受度;针对上述偏见,许教授指出:中国在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应当主动走向他者,主动向他者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在中国学者和中国政府主导下,中国文学外译的质量完全可以得到保证;外译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能把外译实践中一时的变通当做永恒的价值追求。在充分肯定中国文学外译的必要性后,许教授指出,语言研究、审美研究和翻译家研究是中国文学外译尚待开垦的研究领域。

姜锋研究员在题为《翻译与国际传播》的主旨发言中,首先指出翻译在国际传播中是至关重要的,然后具体阐释了翻译的时代性、社会性、主体性和政治性。翻译的时代性体现在我们要把具有当今时代特色的成果及时传播出去,与外国进行思想、经济、政治、文化的交锋;翻译的社会性体现在翻译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要跳出翻译看翻译,从整体上把握翻译;翻译的主体性体现在为什么翻译,为谁翻译,怎么翻译,翻译目的和翻译过程的很多方面;翻译的政治性体现在当前国际形势和疫情防控形势给中华民族提出了空前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深入思考翻译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于运全研究员、吴赟教授、施旭教授、赵军峰教授分别发表了题为《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知识分享与学术外译》《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内涵属性与实践路径》《动荡世界需要中国怎样的全球传播》《质、制、治:法律文学经典外译与国际传播进路》的主旨演讲,分别从学术外译、国际传播能力、全球传播、法律文学经典外译四个维度深化了外译的内涵,共同探讨了外译对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及其实践路径。

   下午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论证环节中,欧荣教授、詹宏伟教授、董琼副教授、马庆凯博士课题组的开题汇报后,杨平编审分享了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中国关键词》两部优秀外译著作的翻译过程。杨平指出,中华学术外译要有对外传播的意识,要特别注重将中国学术著作的宏大叙事转换成符合外国读者思维习惯的叙述结构,要以传达平实、真实、可靠的信息为主,因此有必要依照外宣的要求对原文的叙述结构和语言表达进行改编。课题组的原作者、行业专家、编辑也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分别对四个课题组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之后,郭景华教授和金龙军博士结合去年的申报经验和评审经验,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选题、申报、评审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经验分享。最后,孙立春副院长在闭幕式上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中华学术外译在国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院要闻

学院成功举办“中华学术外译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

高乾 · 2022-05-19

5月15日,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中华学术外译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顺利举行。参加本次高端论坛并发表主旨报告的专家有:全国翻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研究员,全国翻译教指委原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研究员,全国翻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军峰教授,全国翻译教指委委员、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平编审,全国翻译教指委委员、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以及长江学者、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主任施旭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永富教授,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殷企平教授、科研处副处长陈礼珍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周敏教授等出席会议,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孙立春教授主持会议。本次论坛在腾讯会议平台举办,面向全国直播,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和教授500余人在云端参加了本次会议。

上午八点半,在陈永富副校长、周敏院长发表热情洋溢的开幕辞后,论坛正式拉开帷幕。许钧教授的《关于中国文学外译的几点思考》主旨发言为整个论坛奠定了全面宏大、高瞻远瞩的基调。他梳理了译学界普遍存在的有关中国文学外译的三种流行偏见:中国文学主动走出去,主动送出去没有必要;母语译成外语的质量不行,不会被人接受;中国文学外译一定要注重读者接受度;针对上述偏见,许教授指出:中国在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应当主动走向他者,主动向他者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在中国学者和中国政府主导下,中国文学外译的质量完全可以得到保证;外译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能把外译实践中一时的变通当做永恒的价值追求。在充分肯定中国文学外译的必要性后,许教授指出,语言研究、审美研究和翻译家研究是中国文学外译尚待开垦的研究领域。

姜锋研究员在题为《翻译与国际传播》的主旨发言中,首先指出翻译在国际传播中是至关重要的,然后具体阐释了翻译的时代性、社会性、主体性和政治性。翻译的时代性体现在我们要把具有当今时代特色的成果及时传播出去,与外国进行思想、经济、政治、文化的交锋;翻译的社会性体现在翻译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要跳出翻译看翻译,从整体上把握翻译;翻译的主体性体现在为什么翻译,为谁翻译,怎么翻译,翻译目的和翻译过程的很多方面;翻译的政治性体现在当前国际形势和疫情防控形势给中华民族提出了空前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深入思考翻译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于运全研究员、吴赟教授、施旭教授、赵军峰教授分别发表了题为《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知识分享与学术外译》《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内涵属性与实践路径》《动荡世界需要中国怎样的全球传播》《质、制、治:法律文学经典外译与国际传播进路》的主旨演讲,分别从学术外译、国际传播能力、全球传播、法律文学经典外译四个维度深化了外译的内涵,共同探讨了外译对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及其实践路径。

   下午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论证环节中,欧荣教授、詹宏伟教授、董琼副教授、马庆凯博士课题组的开题汇报后,杨平编审分享了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中国关键词》两部优秀外译著作的翻译过程。杨平指出,中华学术外译要有对外传播的意识,要特别注重将中国学术著作的宏大叙事转换成符合外国读者思维习惯的叙述结构,要以传达平实、真实、可靠的信息为主,因此有必要依照外宣的要求对原文的叙述结构和语言表达进行改编。课题组的原作者、行业专家、编辑也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分别对四个课题组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之后,郭景华教授和金龙军博士结合去年的申报经验和评审经验,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选题、申报、评审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经验分享。最后,孙立春副院长在闭幕式上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中华学术外译在国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