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中国-加勒比文明互鉴论坛系列讲座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要闻
首届“媒体话语研究”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06-08 12:41:03  发布者:王岚、董莎莎

6月3日,首届“媒体话语研究”圆桌论坛在我院顺利召开,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该论坛是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倡议下,联合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英文及传意学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发起的学术研讨会。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媒体话语与社会变迁”会议开幕式由我院冯德兵教授主持,院长周敏教授为论坛致辞。

图片1_副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熊涛教授首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专家身份在社交媒体直播营销中的话语建构”的精彩报告。熊教授以东方甄选直播节目为例,结合身份建构和社会符号学理论,对网红主播在带货直播中的专家身份进行了探讨。熊教授认为,被建构的网红专家身份是以专业化知识素养为核心的,多重知识素养混杂的,并具有高度亲和力的一种身份集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曾昕研究员分享了题为“赋权、觉知、调试:中国乡村女主播的自我认知与行动实践”的研究成果。曾昕研究员以河南、浙江等多地田野调查的结果为例,论述了电商直播浪潮推动了中国乡村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赋权。“成为主播”让更多的乡村女性从自我价值的视线中获得成就感,促进了女性自我身份的觉醒。

上海交通大学的郇昌鹏副教授从批评话语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澳建交以来(1972-2023)中国形象在澳大利亚新闻媒体对中的变迁历程,探讨了现阶段中国形象在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中的“负面”建构及其成因。他认为,新闻话语在构建和传播中国形象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一国民众认知他国的重要知识来源。该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当下中澳关系,预测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在圆桌论坛环节,首先由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刘明副教授作了题为“Gender Performances on Social Medi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Top Key Opinion Leaders in China”的精彩分享。他以中国顶流带货主播在社交媒体上的推文为例,从宏观(个人特质)、中观(言语行为)、微观(称呼语)等方面探讨了主播推文中的性别话语差异及其对粉丝互动文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院吴格奇副教授作了题为“Reinvented Journalistic Identity: A Case Study of Disaster News Reported by Chinese State Media on WeChat ”的报告。她以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灾难新闻报道为例,从视觉和文字两方面探讨了新闻机构如何借助社交媒体来建构记者身份的动态话语表征过程。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朱红强教授分享了题为“Designing and Sharing Travelogues on Chinese WeChat Moments: A Social Semiotic Analysis of Nine Picture Limit”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探讨了微信朋友圈中“九宫格”照片布局的多模态形式及其意义构建方式。他指出,“九宫格”布局是博主借助朋友圈进行自我呈现的一种有效方式。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周思静副教授以“Constructing Bilingual Humor through Translanguaging in Chinese Entertainment Shows: Creativity, Emotionality and Identity”为题,讨论了娱乐媒体如何通过超语特征制造幽默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情感表达和身份构建在幽默话语中的互动关系。她认为,在幽默话语中,两种看似矛盾的感受——痛苦和快乐——被混合在一起,体现了当下中国社会面对英语时的复杂心理情节。

浙江工商大学徐燕博士发言题目为“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Visual Metadiscourse in Multimodal Discourse: Cas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ideos”。她将Hyland(2005)的人际元话语模型扩展到视觉领域,构建了互动视觉元话语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环保视频话语的分析,为我们研究视觉文本中的元话语现象打开了新的视野。

浙江工业大学的王竞天博士讨论了“关系”在新闻报道话语中的表现形式和合法化建构策略,指出了不同关系主体在新闻传播话语中的身份建构及其合法化策略,为我们探讨新闻话语中的人际关系和关系角色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院冯德兵教授分析了题为“Discourse Truth in Affiliated News Interviews: The Case of BBC News”的精彩报告。他以BBC新闻中的同行采访为例,探讨了新闻中的“话语真实”现象。他指出,BBC新闻倾向于通过构建记者权威、强调新闻事实性、彰显记者中立等话语实践方式,构建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形成一种“话语真实”。该研究有助于我们鉴别并揭露虚假新闻的本质属性。

最后,冯德兵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与圆桌讨论均展现出了较高的学术水准。精彩纷呈的报告、极具启发性的学术观点,激发了与会师生的激烈讨论。参与此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场真正的头脑风暴,是一次极富学术氛围的会议,期待该论坛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媒体话语研究增光添彩!


学院要闻

首届“媒体话语研究”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王岚、董莎莎 · 2023-06-08

6月3日,首届“媒体话语研究”圆桌论坛在我院顺利召开,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该论坛是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倡议下,联合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英文及传意学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发起的学术研讨会。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媒体话语与社会变迁”会议开幕式由我院冯德兵教授主持,院长周敏教授为论坛致辞。

图片1_副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熊涛教授首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专家身份在社交媒体直播营销中的话语建构”的精彩报告。熊教授以东方甄选直播节目为例,结合身份建构和社会符号学理论,对网红主播在带货直播中的专家身份进行了探讨。熊教授认为,被建构的网红专家身份是以专业化知识素养为核心的,多重知识素养混杂的,并具有高度亲和力的一种身份集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曾昕研究员分享了题为“赋权、觉知、调试:中国乡村女主播的自我认知与行动实践”的研究成果。曾昕研究员以河南、浙江等多地田野调查的结果为例,论述了电商直播浪潮推动了中国乡村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赋权。“成为主播”让更多的乡村女性从自我价值的视线中获得成就感,促进了女性自我身份的觉醒。

上海交通大学的郇昌鹏副教授从批评话语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澳建交以来(1972-2023)中国形象在澳大利亚新闻媒体对中的变迁历程,探讨了现阶段中国形象在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中的“负面”建构及其成因。他认为,新闻话语在构建和传播中国形象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一国民众认知他国的重要知识来源。该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当下中澳关系,预测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在圆桌论坛环节,首先由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刘明副教授作了题为“Gender Performances on Social Medi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Top Key Opinion Leaders in China”的精彩分享。他以中国顶流带货主播在社交媒体上的推文为例,从宏观(个人特质)、中观(言语行为)、微观(称呼语)等方面探讨了主播推文中的性别话语差异及其对粉丝互动文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院吴格奇副教授作了题为“Reinvented Journalistic Identity: A Case Study of Disaster News Reported by Chinese State Media on WeChat ”的报告。她以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灾难新闻报道为例,从视觉和文字两方面探讨了新闻机构如何借助社交媒体来建构记者身份的动态话语表征过程。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朱红强教授分享了题为“Designing and Sharing Travelogues on Chinese WeChat Moments: A Social Semiotic Analysis of Nine Picture Limit”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探讨了微信朋友圈中“九宫格”照片布局的多模态形式及其意义构建方式。他指出,“九宫格”布局是博主借助朋友圈进行自我呈现的一种有效方式。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周思静副教授以“Constructing Bilingual Humor through Translanguaging in Chinese Entertainment Shows: Creativity, Emotionality and Identity”为题,讨论了娱乐媒体如何通过超语特征制造幽默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情感表达和身份构建在幽默话语中的互动关系。她认为,在幽默话语中,两种看似矛盾的感受——痛苦和快乐——被混合在一起,体现了当下中国社会面对英语时的复杂心理情节。

浙江工商大学徐燕博士发言题目为“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Visual Metadiscourse in Multimodal Discourse: Cas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ideos”。她将Hyland(2005)的人际元话语模型扩展到视觉领域,构建了互动视觉元话语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环保视频话语的分析,为我们研究视觉文本中的元话语现象打开了新的视野。

浙江工业大学的王竞天博士讨论了“关系”在新闻报道话语中的表现形式和合法化建构策略,指出了不同关系主体在新闻传播话语中的身份建构及其合法化策略,为我们探讨新闻话语中的人际关系和关系角色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院冯德兵教授分析了题为“Discourse Truth in Affiliated News Interviews: The Case of BBC News”的精彩报告。他以BBC新闻中的同行采访为例,探讨了新闻中的“话语真实”现象。他指出,BBC新闻倾向于通过构建记者权威、强调新闻事实性、彰显记者中立等话语实践方式,构建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形成一种“话语真实”。该研究有助于我们鉴别并揭露虚假新闻的本质属性。

最后,冯德兵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与圆桌讨论均展现出了较高的学术水准。精彩纷呈的报告、极具启发性的学术观点,激发了与会师生的激烈讨论。参与此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场真正的头脑风暴,是一次极富学术氛围的会议,期待该论坛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媒体话语研究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