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我院成功举办“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要闻
2019年第九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19-07-22 11:39:08  发布者:李月月

2019年7月12至15日,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九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暑期讲习班”在仓前校区成功举行,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湖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贵州、海南、上海、浙江、福建等地90余所高校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此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连续第九年举办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以及由我院特聘教授刘军(笔名童明)老师主讲的文学讲习班。

7月13日上午,研讨会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陈茂林教授主持,院长欧荣教授致辞,代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向各位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期待同全国学界同仁一起努力构建外国文学研究学术共同体。

本届研讨会,童明教授主讲如何语境化地细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他从伍尔夫的女性写作和英帝国一战后衰落的历史入手,轮番采用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灵斗争(psychomachia)、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视角细读这部现代经典,步步为营,层层深入,以透视伟大小说的通达境界。此外,童明教授还旧题新作,作了《盛世盖茨比:美国梦如何迷失》的讲座。来自台湾大学的廖咸浩教授也参会并作主题讲座。

第一场主旨讲座题为: “Feminism (L’ecriture Feminine and A Room of One’s Own), A New Kind of Modernist Fiction, and Postcolonialism”。讲座的大标题为:“帝国的阴影:《达拉维夫人》和伍尔夫的女性写作”。童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女性写作的相关理论。他认为,理论和文本都是艺术创作,理论的恰当运用更能凸显小说本身的内容和价值。此部小说中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社会批评并存、相互交织。童明老师认为《达洛维夫人》是现代主义的新突破,伍尔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有效实现了写作传统上的转变。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主持。

第二场主旨讲座题为: London Observed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Septimus and Clarissa Introduced as Mad Doubles”。在小说中,伍尔夫采用不同的人物视角(POV)将一战后伦敦的社会风貌及人们的战后心理状态展现在读者眼前。讲座中童明教授还分析了伍尔夫精湛的反讽技巧和意识流手法。他还指出,伍尔夫运用了二重身手法Doubling),将“精神异常”的退役军人赛普提默斯(Septimus塑造成女主人公克拉丽莎(Clarissa的另一个自我,在生与死的主题上达成平衡,引发读者有关生存方式及生存价值的思考。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徐晓东教授主持。

第三场主旨讲座题为“Deconstructing the Empire: Peter Walsh (the man who has returned from India); Clarissa; the British Upper Class”童明教授认为,彼得沃什(Peter Walsh)是一名盎格鲁印度人Anglo-Indian)。由于离开伦敦多年,他能够以统治阶级边缘人的身份去批判英国社会;另一方面,他又成为印度殖民统治者的一部分,在延续英国社会理想方面扮演了自己的角色。童明老师指出,彼得·沃什充满激情、极富理想主义,而他的灵魂又是“迷失”的。他似乎仍对克拉丽莎怀有强烈的感情,战争中受到的伤害又使他无法真正爱上别人。这个人物是复杂的,也更能激起读者共鸣。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管南异教授主持。

第四场主旨讲座题为“Chorus (from Greek tragedy), Choral Passages and Psychomachia: Septimus vs. the Doctors; Clarissa vs. Ms. Kilman; the Ending of Mrs. Dalloway; Interpretive Possibilities”。合唱(Chorus)来自希腊悲剧,原意为:在一个集体中,人们共同发出自己声音,提供不同的观点,传达关于道德价值的信息,暗示着一个永恒和救赎的存在。童明教授采用了尼采的看法,即多声部能将文本意义升华,它带有深刻的哲学寓意,传达了酒神的生命幻像(包括痛苦、疯狂、混乱,但最终是救赎)。而《达洛维夫人》正是这样一部多声部的意识流小说。在多声部章节中,每个人物均为主体,表达出作为主体存在的独特感受。在伍尔夫眼中主体又是多维度的,她更是深入到主体内部去发掘其内在本质。主要人物如赛普提默斯、克拉丽莎的心中总是进行着理性与非理性的交锋,自我矛盾、自我挣扎,即心灵之争(Psychomachia)。伍尔夫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在平凡繁琐的生活细节中注入了精深的人生哲理,通过所有这些角色的活动(包括内心波动和日常行为)、纠葛与冲突,特别紧扣中心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各种细节与事件跌宕起伏,步步深化,趋向高潮,戛然而止,却又余音缭绕。互动环节分别由浙江工商大学张金凤教授和山东科技大学吴桂金教授主持。

第五场主旨讲座题为:“盛世盖茨比:美国梦如何迷失”。童明教授认为,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The Great Gatesby 更应译为《伟大的盖茨比》(国内译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他从小说的历史层面、文化层面和文学层面的新理解出发,指出小说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盛世”对美国梦有可能迷失提出的醒世恒言。他进一步分析,产生于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化之梦的美国梦具有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童明教授仔细讲解了《伟大的盖茨比》的主要内容,对小说内容作摘要,从虚构的小说文本中透视到当时美国现实社会的腐败,对追求美国梦的盖茨比既有同情亦有批判,也引发听者形成对现代性价值体系和后现代的反思。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田颖副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了台湾大学外文系的廖咸浩教授做主旨发言。7月15号上午,廖咸浩教授作了题为“当代的后人文转向:新物质主义的探索”的讲座。廖教授从物质转向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生态平衡着手,介绍了物质能动性的概念和新物质主义的内涵。以科幻小说panpsychism为例,他认为,所有东西都有生命,都有思想,生命是具有能动性的。接着,他梳理了“康德以来的呼应主义”、“后结构主义”、“拉康的真实”、“德勒兹本体论”、“新物质主义”五大理论基础,同时涉及了物质生态批评的伦理意义。最后,廖教授以杜甫的《旅夜书怀》为文本,运用新物质主义理论话语对其进行了解读,赋予了中国古代诗歌丰富的生态学意义。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主持。

本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暑期讲习班,主题明确,学术氛围浓厚。童明教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果。他见解独到,解读细致,融会贯通,展示了精湛的学术造诣。在座师生们认真倾听,热烈讨论。研讨会最后,殷企平教授致闭幕词,对学者们三天来的共同学习、热烈切磋表示赞赏,对文学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对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和莘莘学子提出了殷切期望。本届研讨会圆满落幕,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赞誉。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在科研领域不断开拓进取,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同时也心系学界,构筑多种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跨校际的良性交流,彰显了振兴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事业的历史使命与人文担当。我院主办的英美文学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暑期讲习班已连续举办九年,在全国学界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我院师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23



学院要闻

2019年第九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成功举行

郑航航 · 2019-07-22

2019年7月12至15日,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九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暑期讲习班”在仓前校区成功举行,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湖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贵州、海南、上海、浙江、福建等地90余所高校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此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连续第九年举办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以及由我院特聘教授刘军(笔名童明)老师主讲的文学讲习班。

7月13日上午,研讨会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陈茂林教授主持,院长欧荣教授致辞,代表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向各位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期待同全国学界同仁一起努力构建外国文学研究学术共同体。

本届研讨会,童明教授主讲如何语境化地细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他从伍尔夫的女性写作和英帝国一战后衰落的历史入手,轮番采用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灵斗争(psychomachia)、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视角细读这部现代经典,步步为营,层层深入,以透视伟大小说的通达境界。此外,童明教授还旧题新作,作了《盛世盖茨比:美国梦如何迷失》的讲座。来自台湾大学的廖咸浩教授也参会并作主题讲座。

第一场主旨讲座题为: “Feminism (L’ecriture Feminine and A Room of One’s Own), A New Kind of Modernist Fiction, and Postcolonialism”。讲座的大标题为:“帝国的阴影:《达拉维夫人》和伍尔夫的女性写作”。童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女性写作的相关理论。他认为,理论和文本都是艺术创作,理论的恰当运用更能凸显小说本身的内容和价值。此部小说中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社会批评并存、相互交织。童明老师认为《达洛维夫人》是现代主义的新突破,伍尔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有效实现了写作传统上的转变。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主持。

第二场主旨讲座题为: London Observed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Septimus and Clarissa Introduced as Mad Doubles”。在小说中,伍尔夫采用不同的人物视角(POV)将一战后伦敦的社会风貌及人们的战后心理状态展现在读者眼前。讲座中童明教授还分析了伍尔夫精湛的反讽技巧和意识流手法。他还指出,伍尔夫运用了二重身手法Doubling),将“精神异常”的退役军人赛普提默斯(Septimus塑造成女主人公克拉丽莎(Clarissa的另一个自我,在生与死的主题上达成平衡,引发读者有关生存方式及生存价值的思考。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徐晓东教授主持。

第三场主旨讲座题为“Deconstructing the Empire: Peter Walsh (the man who has returned from India); Clarissa; the British Upper Class”童明教授认为,彼得沃什(Peter Walsh)是一名盎格鲁印度人Anglo-Indian)。由于离开伦敦多年,他能够以统治阶级边缘人的身份去批判英国社会;另一方面,他又成为印度殖民统治者的一部分,在延续英国社会理想方面扮演了自己的角色。童明老师指出,彼得·沃什充满激情、极富理想主义,而他的灵魂又是“迷失”的。他似乎仍对克拉丽莎怀有强烈的感情,战争中受到的伤害又使他无法真正爱上别人。这个人物是复杂的,也更能激起读者共鸣。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管南异教授主持。

第四场主旨讲座题为“Chorus (from Greek tragedy), Choral Passages and Psychomachia: Septimus vs. the Doctors; Clarissa vs. Ms. Kilman; the Ending of Mrs. Dalloway; Interpretive Possibilities”。合唱(Chorus)来自希腊悲剧,原意为:在一个集体中,人们共同发出自己声音,提供不同的观点,传达关于道德价值的信息,暗示着一个永恒和救赎的存在。童明教授采用了尼采的看法,即多声部能将文本意义升华,它带有深刻的哲学寓意,传达了酒神的生命幻像(包括痛苦、疯狂、混乱,但最终是救赎)。而《达洛维夫人》正是这样一部多声部的意识流小说。在多声部章节中,每个人物均为主体,表达出作为主体存在的独特感受。在伍尔夫眼中主体又是多维度的,她更是深入到主体内部去发掘其内在本质。主要人物如赛普提默斯、克拉丽莎的心中总是进行着理性与非理性的交锋,自我矛盾、自我挣扎,即心灵之争(Psychomachia)。伍尔夫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在平凡繁琐的生活细节中注入了精深的人生哲理,通过所有这些角色的活动(包括内心波动和日常行为)、纠葛与冲突,特别紧扣中心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各种细节与事件跌宕起伏,步步深化,趋向高潮,戛然而止,却又余音缭绕。互动环节分别由浙江工商大学张金凤教授和山东科技大学吴桂金教授主持。

第五场主旨讲座题为:“盛世盖茨比:美国梦如何迷失”。童明教授认为,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The Great Gatesby 更应译为《伟大的盖茨比》(国内译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他从小说的历史层面、文化层面和文学层面的新理解出发,指出小说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盛世”对美国梦有可能迷失提出的醒世恒言。他进一步分析,产生于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化之梦的美国梦具有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童明教授仔细讲解了《伟大的盖茨比》的主要内容,对小说内容作摘要,从虚构的小说文本中透视到当时美国现实社会的腐败,对追求美国梦的盖茨比既有同情亦有批判,也引发听者形成对现代性价值体系和后现代的反思。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田颖副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了台湾大学外文系的廖咸浩教授做主旨发言。7月15号上午,廖咸浩教授作了题为“当代的后人文转向:新物质主义的探索”的讲座。廖教授从物质转向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生态平衡着手,介绍了物质能动性的概念和新物质主义的内涵。以科幻小说panpsychism为例,他认为,所有东西都有生命,都有思想,生命是具有能动性的。接着,他梳理了“康德以来的呼应主义”、“后结构主义”、“拉康的真实”、“德勒兹本体论”、“新物质主义”五大理论基础,同时涉及了物质生态批评的伦理意义。最后,廖教授以杜甫的《旅夜书怀》为文本,运用新物质主义理论话语对其进行了解读,赋予了中国古代诗歌丰富的生态学意义。互动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主持。

本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暑期讲习班,主题明确,学术氛围浓厚。童明教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果。他见解独到,解读细致,融会贯通,展示了精湛的学术造诣。在座师生们认真倾听,热烈讨论。研讨会最后,殷企平教授致闭幕词,对学者们三天来的共同学习、热烈切磋表示赞赏,对文学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对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和莘莘学子提出了殷切期望。本届研讨会圆满落幕,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赞誉。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在科研领域不断开拓进取,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同时也心系学界,构筑多种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跨校际的良性交流,彰显了振兴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事业的历史使命与人文担当。我院主办的英美文学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暑期讲习班已连续举办九年,在全国学界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我院师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