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读日本战后文学——以安部公房为例
- 文学研究中的史料——樽本照雄的范例和AI的效用
- 岛屿研究的多维视角:从加勒比群岛出发
- 新文科背景下国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与论证
- 研究问题的可靠性与时代性
- 第三波:全球南方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 重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约塞连何以一直活着?
- SSCI期刊论文跨学科研究选题的艺术与策略
- 立场与立场表达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
- 川端康成的战争体验与文学创作
- 翻译为什么失败
- 大语言模型赋能高校翻译教育和就业
- 打通翻译的最后一英里——搜商
- 《人工智能辅助翻译》课程设计与实施
- 时间、货币、机器——德意志浪漫文本的另一种“
- 量子哲学视域下的语言学研究
- 统制与谎言:战时日本媒体的法西斯化研究
- 培养国际传播中的中国故事讲述者创新实践
- 译诗之难和译诗之法
- Spectral Figures Flashing in the House of (B
时间:2024年10月10日9:00
地点:恕园19-205
主讲内容:
外交外事翻译具有外交属性。它的属性及重要性决定了它具有与文学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医学翻译等其他类别翻译不尽相同的突出特点,如政治敏感度高、政策分寸把握准、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中国哲理理解深、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文学素养高、语言功底扎实等。考虑语境以及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于准确翻译以免产生误解或曲解有其必要性,唯此才能确保外交外事翻译既忠实于原语并体现原语的本色,又融通中外,加强受众的接受度,提升外交话语翻译的效果。
主讲人简介:
徐亚男,曾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翻译室培训处处长、翻译室副主任、翻译室主任、中国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大使、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文件司中文处处长、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等。2012年至2015年曾作为外交部外语专家返聘。2011年获联合国秘书长颁发的证书Certificate of Recognition,2012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2014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出版著作《外事翻译-一口译和笔译技巧》(合著);出版译著十余部,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新中国外交五十年》《周恩来外交风采》《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白宫岁月》等。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II、II、IV卷)《习近平著作选读》(1卷和2卷)的英文定稿工作等。
李建英,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外交学会副会长,驻苏里南、卡塔尔大使及驻开普敦总领事(大使衔)。出版著作《外事翻译--口译和笔译技巧》(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