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omson's Palemon and Lavinia, Iconic Narrat
-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xplicit a
- 福柯与控制论:系统、控制和治理
- 研究体系与学术创新
- A Study of the Caribbean Think Tanks
- 融通中外—外交话语与翻译艺术
- 特多中华总会的初心与使命
- 讽寓抑或隐喻?——《聊斋志异》中的幽冥世界与
- 国际组织中的议程设置--以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作为
- 学科建设的新任务和个人发展的新规划
- 汉语文学谱系与世界文学空间
- 恶作剧者:从文学话语到批评阐释学-----评杰拉
- 《仙后》的节制伦理术与宗教地图学探究
- Karst Cave and Hinterland Hazards: Translati
- The Classics and the Hungarian Modernist Lit
- 汉语与韩国语会话结构研究
- 为了灵魂的自由:我见到和我翻译的村上春树
- Surprise、 Wonder、 Admiration:亚当·斯密的
- 中国对外教育交流与我的外交往事
- AGI时代翻译专业的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4年10月23日13:30
地点:恕园25-106
主讲内容:
在菲利普·罗斯最负盛名的“美国三部曲”中,《美国牧歌》(American Pastoral, 1997)荣膺1998年普利策小说大奖。该作通过记忆的重构性与差异性共生共融的双重特性展示了个体身份的错位、伦理秩序的混乱及蕴含其中令人无法忽视的身份焦虑,乃至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度反思。小说中,双重记忆的混乱无序以时间回溯的方式展现出多恩被光鲜亮丽公众形象“新泽西小姐”所遮蔽,以及受到女儿、母亲和妻子多重伦理身份规训下不为人知的个性复杂的悲剧性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记忆构建了完全不一样的个体身份认同,在时间的阡陌纵横中赋予了回忆别样的色彩。
文学研究建立在合作与对话的基础之上。基于文本本身的多义性,借由对话作为根基,其目标是发掘、探究所有的独异性,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内涵,构建所谓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传播中国学术话语,继续助推中国学术走出去,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
主讲人简介:
刘兮颖,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英美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记忆理论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美国族裔小说中的流动性书写与情感地缘政治研究”,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美国犹太文学中的记忆书写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犹太伦理与叙事艺术:索尔•贝娄小说研究”,参加八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已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十数篇文章被A&HCI收录。曾获湖北省社科期刊第二届专题优秀作品三等奖。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2014.8-2015.8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