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我院成功举办“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预告
敦雅读书会与英美文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发布日期:2020-09-25 11:29:51  发布者:郑航航

预告:敦雅读书会与英美文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主题:人机共同体想象:以《像我一样的机器》为例

时间:2020年9月30日(周三)下午14:00-15:30

地点:外国语学院19-208会议室

主讲人:周敏 教授

主讲人简介:

    周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美国Explorations in Media Ecology杂志编委,英国Open Humanities Press, Critical Climate Change Book Series 系列丛书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河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讲座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国际媒介生态学研究会会员,国际美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近年来,在Telos、《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The Transcription of Identities: A Study of V. S. Naipaul’s Postcolonial Writings、《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希利斯米勒选集》等学术专著、译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闻出版署“经典外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等科研项目。

   曾应邀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尔湾)、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特立尼达西印度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进行学术讲座。学术研究之外,擅长会议口译,曾为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访华活动、联合国计划发展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博会、国际博协大会等担任同声传译、交替口译译员。

内容简介:

   人类创造机器人的初衷乃是渴望一个更好的自我,希望它能拯救人类;同时人对这个机器人又不无恐惧,害怕被它所取代。我们由此面临一个崭新的伦理困境:如何建设一个和谐共存的人机共同体。借助阿甘本的生命哲学,埃斯波西托的共同体理论,以及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等,本文分析了《像我一样的机器》中主人公查理等和机器人亚当所构成的共同体之中的理解缺失、人机矛盾,以及伦理困境。论文指出,面对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不该像工业革命时期的勒德分子那样,而是应当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牢笼,重新反思自己对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方式,因为在一个人机共存的空间,人类与机器之间不应该是主仆关系,相反,他们是彼此的构成性他者,共同填补了共同体的“空”,并使得人机共存的空间成为共同拥有的礼物:人机共同体。


学术预告

敦雅读书会与英美文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郑航航 · 2020-09-25

预告:敦雅读书会与英美文学研究所学术沙龙

主题:人机共同体想象:以《像我一样的机器》为例

时间:2020年9月30日(周三)下午14:00-15:30

地点:外国语学院19-208会议室

主讲人:周敏 教授

主讲人简介:

    周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美国Explorations in Media Ecology杂志编委,英国Open Humanities Press, Critical Climate Change Book Series 系列丛书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河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讲座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国际媒介生态学研究会会员,国际美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近年来,在Telos、《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The Transcription of Identities: A Study of V. S. Naipaul’s Postcolonial Writings、《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希利斯米勒选集》等学术专著、译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闻出版署“经典外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等科研项目。

   曾应邀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尔湾)、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特立尼达西印度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进行学术讲座。学术研究之外,擅长会议口译,曾为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访华活动、联合国计划发展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博会、国际博协大会等担任同声传译、交替口译译员。

内容简介:

   人类创造机器人的初衷乃是渴望一个更好的自我,希望它能拯救人类;同时人对这个机器人又不无恐惧,害怕被它所取代。我们由此面临一个崭新的伦理困境:如何建设一个和谐共存的人机共同体。借助阿甘本的生命哲学,埃斯波西托的共同体理论,以及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等,本文分析了《像我一样的机器》中主人公查理等和机器人亚当所构成的共同体之中的理解缺失、人机矛盾,以及伦理困境。论文指出,面对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不该像工业革命时期的勒德分子那样,而是应当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牢笼,重新反思自己对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方式,因为在一个人机共存的空间,人类与机器之间不应该是主仆关系,相反,他们是彼此的构成性他者,共同填补了共同体的“空”,并使得人机共存的空间成为共同拥有的礼物:人机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