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传播、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世界文学跨际互
-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和谐共生
- 写论文要几步
-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写作方法谈
- Eastern/Western, European/Asian Dilemmas of
- 文学与图像之符号传播论
- 多学科视域下的汉语翻译文学
- 搭配强度统计方法
- 多维视野中的乌克兰语言政策与语言冲突
- 外交话语的学科建设与区域国别研究
- 新时代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的挑战、机遇与探索
- 数字人文视域下翻译研究:现状、问题与前景
- 伦理智慧与伦理选择
- M.H.艾布拉姆斯论人文主义批评
- 外事口译与翻译实践
-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
-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制度演化、发展动力与未
- 翻译研究学术论文的选题、写作与发表
- 圆桌论坛:风从东方来:西方艺术中的“中国风”
- 文化遗产与记忆:从过去到未来
主讲人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语言学跨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外文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兼任Routledge“应用语言学研究前沿”(Frontiers in Applied Linguistic)系列丛书和Springer“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系列丛书(Corpora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Routledge “Advances in Corpus Linguistics”系列丛书编委,担任Corpora、《中国外语》《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山东外语教学》和《当代外语研究》等学术期刊编委。2009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2014年度获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被评为上海市外语界十大年度人物。2015年度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胡开宝教授长期从事语料库翻译学和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迄今为止,在Meta、Perspective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和《中国翻译》等A&HCI、CSSCI期刊上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Corpus-based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in Chinese Contexts(Palgrave Macmillan,2019)、《语料库翻译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Introducing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Springer,2015)等10部学术著作。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和中宣部委托项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综合数据库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等项目,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基于语料库的中央政治文献英译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的子项目“专门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中国翻译研究院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党政文献术语库、语料库”、上海市语委项目“公共信息多语服务平台”等科研项目和中国外文局科研项目“十八大以来核心概念、术语的海外影响力研究”。
主讲内容简介:
本讲座梳理了数字人文视域下翻译研究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基于此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我们认为,近年来数字人文视域下下翻译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该领域研究局限于派生性数字文本的分析,且过分依赖文本数据库的应用,却忽略了原生性数字文本的分析和其他数据库的应用。另一方面,该领域以文本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为主,很少采用其他数字人文方法;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框架有待构建与完善。为此,我们应建设并运用各种翻译研究数据库,并将原生性数字文本纳入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之中。此外,我们应当根据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数字人文研究方法,依据数字人文和翻译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并完善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