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

  • 我院成功举办“新征程上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开题论证会

  • “英美文学书库”捐赠暨“外国文学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新书发布会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要闻
外国语学院举办校友导师思享会——祝怀新校友谈学术人生
发布日期:2021-12-01 09:09:45  发布者:文/外国语学院俞雯静 图/外国语学院钱磊

11月24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校友导师引领计划”之导师思享会(第七期)暨外国语学院校友致远讲坛在校本部恕园报告厅成功举办。外国语学院86届外语系校友、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祝怀新担任主讲,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潘春雷,校发展联络办公室、校友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薛少聪以及本研学生代表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院党委副书记娄丹华主持。

思享会伊始,祝怀新校友表达了他重返校园的欣喜心情以及对母校的真切怀念。他表示自己从未间断教师工作,并从事着基础教育领域研究工作。基于此,祝怀新校友以“追寻教育梦”为主题分享了他的学术人生以及成长经历。祝怀新校友通过初入大学时发生的“军医大学生张华为救老农牺牲”事件,以及他在校时创办英语口语速成班的经历,与同学们探讨了“训练”和“教育”的区别,并分享了自己对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理解。随后祝怀新校友通过教师称谓的变化,进一步阐释了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往人们所熟悉的老师的代名词是“园丁”,代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师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类似于“登山向导”的角色,并以“四个引路人”的要求更好地诠释类比了这一理念。祝怀新校友强调,尽管学生能够在互联网大数据中获取大量知识,其知识储备甚至可以超过教师,但教师的能力体现在可以引导学生整合、运用这些知识,而这也是也教师专业性的体现。“没有专业地位,就没有社会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这句话让他明白,专业的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他们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技能,这是“师范”二字重要性的体现。在学军中学任职班主任的经历也让他更加体会到,专业化的教师应当擅长运用巧妙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潜能。他表示,真正的创新能力并不一定是发明创造,而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是以历史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

祝怀新校友从我校毕业后,先是在学军中学任教,后又到杭州大学教育系比较教育专业进一步深造,并曾公派到伦敦大学英王学院、德国卡塞尔大学访学,对中外教育有非常深入的研究。通过比较英国和德国的教育,祝怀新校友提出现代教育要增强智慧驱动,在活动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的发育和内化。同时,在教育改革时也不能盲目学习国外,要扎根中国的土壤,努力培养有抗挫能力、有社会责任感以及有创新思维的人。思享会上,潘春雷和薛少聪还分别为祝怀新校友颁发了思享会讲座纪念牌和“校友导师引领计划”导师聘书。

  【祝怀新校友简介】

祝怀新,1986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教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杭州市学习与生活促进会副会长,历任浙江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副处长,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组副组长,华东地区高校继续教育学会理事长。

曾公派在伦敦大学英王学院、德国卡塞尔大学访学。主持或参与多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环保总局重点课题,以及浙江省级项目和中华医学会项目等。著有《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学史》等诸多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有关比较教育学、环境教育、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学术论文近百篇。曾获教育部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六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称号等。

外国语学院举办校友导师思享会——祝怀新校友谈学术人生

外国语学院举办校友导师思享会——祝怀新校友谈学术人生

学院要闻

外国语学院举办校友导师思享会——祝怀新校友谈学术人生

林祯昊 · 2021-12-01

11月24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校友导师引领计划”之导师思享会(第七期)暨外国语学院校友致远讲坛在校本部恕园报告厅成功举办。外国语学院86届外语系校友、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祝怀新担任主讲,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潘春雷,校发展联络办公室、校友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薛少聪以及本研学生代表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院党委副书记娄丹华主持。

思享会伊始,祝怀新校友表达了他重返校园的欣喜心情以及对母校的真切怀念。他表示自己从未间断教师工作,并从事着基础教育领域研究工作。基于此,祝怀新校友以“追寻教育梦”为主题分享了他的学术人生以及成长经历。祝怀新校友通过初入大学时发生的“军医大学生张华为救老农牺牲”事件,以及他在校时创办英语口语速成班的经历,与同学们探讨了“训练”和“教育”的区别,并分享了自己对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理解。随后祝怀新校友通过教师称谓的变化,进一步阐释了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往人们所熟悉的老师的代名词是“园丁”,代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师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类似于“登山向导”的角色,并以“四个引路人”的要求更好地诠释类比了这一理念。祝怀新校友强调,尽管学生能够在互联网大数据中获取大量知识,其知识储备甚至可以超过教师,但教师的能力体现在可以引导学生整合、运用这些知识,而这也是也教师专业性的体现。“没有专业地位,就没有社会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这句话让他明白,专业的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他们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技能,这是“师范”二字重要性的体现。在学军中学任职班主任的经历也让他更加体会到,专业化的教师应当擅长运用巧妙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潜能。他表示,真正的创新能力并不一定是发明创造,而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是以历史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

祝怀新校友从我校毕业后,先是在学军中学任教,后又到杭州大学教育系比较教育专业进一步深造,并曾公派到伦敦大学英王学院、德国卡塞尔大学访学,对中外教育有非常深入的研究。通过比较英国和德国的教育,祝怀新校友提出现代教育要增强智慧驱动,在活动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的发育和内化。同时,在教育改革时也不能盲目学习国外,要扎根中国的土壤,努力培养有抗挫能力、有社会责任感以及有创新思维的人。思享会上,潘春雷和薛少聪还分别为祝怀新校友颁发了思享会讲座纪念牌和“校友导师引领计划”导师聘书。

  【祝怀新校友简介】

祝怀新,1986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教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杭州市学习与生活促进会副会长,历任浙江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副处长,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组副组长,华东地区高校继续教育学会理事长。

曾公派在伦敦大学英王学院、德国卡塞尔大学访学。主持或参与多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环保总局重点课题,以及浙江省级项目和中华医学会项目等。著有《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学史》等诸多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有关比较教育学、环境教育、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学术论文近百篇。曾获教育部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六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称号等。

外国语学院举办校友导师思享会——祝怀新校友谈学术人生

外国语学院举办校友导师思享会——祝怀新校友谈学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