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成功举办“语言数据与理论研讨会”
- 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来学院讲学
- 杭州文化国际传播与话语策略研究中心出版《亚运
- 外院学子担任亚运火炬手
- 学院党委入选第三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
- 学院举办第二届宏学青年学者论坛
- 我院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文论核心概
- 学院举办第二届新文科背景下日本文学教学与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汪燕老师来我院讲学
- 学院赴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调研交流
- 我院举办新文科背景下朝鲜(韩国)语专业跨文化
- 我院学子在“珠峰杯”第三届中国大学生韩国语短
- 我院新增全球传播、国别与区域研究二级学科硕士
- Ma&Morley HZNU奖学金项目青年学者来访
- 学院党委开展主题教育“循迹溯源”现场研学活动
- 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来院调研交流
- 学院成功举办第八届宏学师生学术论坛
-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肖瑞峰教授来我院讲学
-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张英美教授来我院讲学
- 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Vladimir Biti教授来
2月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其中,我校共有4个项目入选。
詹宏伟教授申报的《体知儒学》英译本,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联合向全球出版发行。该英译本的出版将有利于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圣之学”,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体知儒学》是新儒家代表杜维明教授与青年学生的对话记录,涵盖了大量杜维明教授对儒学的研究心得。该书内容涵盖文化中国、儒家三期、新轴心文明、启蒙反思、文明对话、全球伦理、印度启示等前沿性论域。“体知”作为儒家的一种独特的认知途径贯穿全书,隐含杜维明先生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殷切期盼。
马庆凯博士熟悉遗产话语研究、文化遗产研究,他申报的《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英译本,将由文物出版社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联合向全球出版发行。该书的英译有助于改变国外学术界对中国墓室壁画的艺术成就了解很少的现状,对中外艺术研究交流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是我国著名学者郑岩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中国墓室壁画广泛分布、数量巨大,是中国传统艺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该书汇总介绍了这一时期中国各地的壁画墓的概况,同时对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分析,例如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互动关系、汉唐之间壁画墓的过渡性特征、壁画图像的象征意义等。该书是在壁画墓专题考古方面最详尽、综合的成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获得国际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推荐。
董琼副教授成功申报《中国乡约制度》英文版本,并将由商务印书馆和德古意出版社联合向全球出版发行。这部著作的对外译介,将有助于英语国家乃至国际学术界了解源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乡村自治理念与实践,理解民主自治在中国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认识到历史上中国民众尤其是中国农民民主自治的自发性和自觉性,从而加深对中国现代社会制度与乡村管理经验的客观理解。《中国乡约制度》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开拓者之一杨开道博士于1937年出版的著作,后于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再次出版。该书论述了乡约制度的产生,以及在宋、明、清代的发展和特征,是关于中国古代农村组织研究的最详细的著作之一。
欧荣教授团队成功申报《跨文化的艺术史》英文版本,并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联合向全球出版发行。 这有助于将这部视野极为开阔的欧亚大陆艺术与文化亲密接触史和丝绸之路上的文艺复兴史推介至国际。《跨文化的艺术史》是跨文化艺术史学者李军教授十年积淀研究力作。作者跨越东西方,纵横数万里,穿越美术、工艺、思想与文学等不同领域,以丰富的案例和细腻的图像分析,集中探讨了地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与波斯、意大利诸国之间的艺术与文化交流,以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媒介竞争和跨媒介生成现象,从多重视角重构出不同文化互动交流的景象,开辟了研究中西艺术交流的新路径,具体演示了跨文化艺术史研究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