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语学习者同译词学习“同时僵化”假设
- 安妮·普鲁“怀俄明三部曲”中反怀旧的哥特西部
- 哈姆莱特延宕内涵再审视
- 日汉翻译系统探析
- Navigating Advanced Academic Writing and Pub
- AI对文学的赋能与挑战
- 《美国牧歌》中双重记忆的罅隙与身份错位——兼
- Thomson's Palemon and Lavinia, Iconic Narrat
-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xplicit a
- 福柯与控制论:系统、控制和治理
- 研究体系与学术创新
- A Study of the Caribbean Think Tanks
- 融通中外—外交话语与翻译艺术
- 特多中华总会的初心与使命
- 讽寓抑或隐喻?——《聊斋志异》中的幽冥世界与
- 国际组织中的议程设置--以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作为
- 学科建设的新任务和个人发展的新规划
- 汉语文学谱系与世界文学空间
- 恶作剧者:从文学话语到批评阐释学-----评杰拉
- 《仙后》的节制伦理术与宗教地图学探究
时间:2024年11月8日13:30
地点:恕园19-205
主讲内容:
如画在18世纪末的英国成了与崇高、秀美并立的美学术语,影响了当时的风景观看和再现。约翰·罗斯金非常喜欢如画,但他更广为人知的却是对如画的批评。不过,这些批评也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原因就在于他审美趣味与道德思考的冲突。他把如画界定为崇高,也是为了调和这种冲突。罗斯金对如画的重新界定看似是针对风景画家,实际上是针对风景的观看者。这也有助于我们思考风景审美中“外部人”和“内部人”的关系。
主讲人简介:
乔修峰,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19世纪英国文学与思想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项。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巴别塔下:维多利亚时代文人的词语焦虑与道德重构》,译著有《世界上的语言》《记忆的隐喻:心灵的观念史》《大恶臭:1858伦敦酷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