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人”“听觉人”与“二分心智人”——兼谈
- 《大卫·科波菲尔》:文本细读与文学翻译
- 理解天才:《一位爱尔兰飞行员预见死亡》解读
- 应用翻译研究的前沿与学术论文写作
- 外语专业的国别区域学创新探索
- 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文学性反思
- “家”的变奏:从三个词的译衍谈“家”在西方文
- 裸心表、蜻蜓眼睛及鲁滨孙的鹦鹉:漫谈文学研究
- 日本汉字的性质、功能及定位
- “桑丘·潘沙的魔鬼”——卡夫卡对《堂吉诃德》
- 语用标记编码的多语探索性分析
- 《檀香刑》中的比喻英译的复杂性考察
- Robinson Crusoe Portrait Frontispieces and t
- Grainger’s Caribbean Georgic, The Sugar-Can
- 翻译学话语体系创新:问题与路径
- 符号的跨文化转向
- 分类、镜子、墓地、电影院、花园、博物馆、节日
- 中韩/韩中交替传译技巧
- 翻译研究中的“性”字术语:现象与分析
- 拜伦《唐璜》之哥特式长诗中的哥特伪善言辞
主题:《大卫·科波菲尔》:文本细读与文学翻译
时间:2023年4月14日10:30
地点:仓前校区恕园19-205
主讲内容:
狄更斯小说的汉译有很长的历史,译本很多,也不乏“忠实”的译本,但是却鲜有能完整细致地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体现原著全貌的译本。究其原因,就是译者对原著的意图、形式及内容的把握不够,没有在文本细读上下功夫。有学者认为作者意图这种东西是新批评主义的概念,早已过时,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归化、异化之类的文化研究领域的翻译理论。但是,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讨论常常让我们忘记了译文的准确度,忘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与其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之间复杂关系和整体性。小说翻译要注重文体和叙述模式,因为在小说中,尤其是小说名著中文体及叙述模式与思想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文体与叙述模式是内容的一部分,或者说文体与叙述模式就是内容。细读读的是文字,而文字包含思想内容和文体及叙述模式两个部分,不可分别而论,更不可取思想内容而弃文体及叙述模式。对狄更斯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几个经典汉译本的分析研究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主讲人简介:
柯彦玢是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北京大学MTI中心硕士生导师、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及文学翻译研究工作。曾获梁实秋文学翻译一等奖(1996年),《中国翻译》杂志翻译研究有奖征文优秀奖(2010年)。主编过两套国家级规划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高级版)及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在英语教学、文学评论及翻译研究方面均有论文发表,专著《狄更斯小说汉译研究》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