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必烈汗的御花园—-英国文学中的世界史
- 流浪与回归:科伦•麦凯恩小说中的共同体观
- 略论外国文学中的世界主义
- Community in Oliver Goldsmith’s The Vicar o
- “叙事人”“听觉人”与“二分心智人”——兼谈
- 《大卫·科波菲尔》:文本细读与文学翻译
- 理解天才:《一位爱尔兰飞行员预见死亡》解读
- 应用翻译研究的前沿与学术论文写作
- 外语专业的国别区域学创新探索
- 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文学性反思
- “家”的变奏:从三个词的译衍谈“家”在西方文
- 裸心表、蜻蜓眼睛及鲁滨孙的鹦鹉:漫谈文学研究
- 日本汉字的性质、功能及定位
- “桑丘·潘沙的魔鬼”——卡夫卡对《堂吉诃德》
- 语用标记编码的多语探索性分析
- 《檀香刑》中的比喻英译的复杂性考察
- Robinson Crusoe Portrait Frontispieces and t
- Grainger’s Caribbean Georgic, The Sugar-Can
- 翻译学话语体系创新:问题与路径
- 符号的跨文化转向
时间:2023年4月24日13:20
地点:仓前校区恕园19-205
主讲内容:
爱尔兰裔美国作家科伦•麦凯恩因小说《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进入国内学界视野。纵观他已经发表的七部长篇小说,“流浪与回归”是其小说的恒久主题,对命运共同体的关注始终贯穿在麦凯恩的文学书写中。本报告将聚焦麦凯恩小说中的流放与回归、岐见与沟通、创伤与共情等主题,探讨麦凯恩的家园共同体建构观。
主讲人简介:
曾桂娥,文学博士,教授,博导,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学者,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主要研究当代美国文学、乌托邦、命运共同体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伦·麦凯恩的命运共同体书写研究”,已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美国9•11主题小说研究”,已结项)、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后9•11文学的乌托邦诗学研究”,已结项)、“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当代纽约文学的文化透视:2001-2011”,已结项)。在《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上海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专著《乌托邦的女性想象》(2012),主编教材《英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2021)。参与编著6种,独立译著12部,译著《共同体》即将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